主页 > 文化与责任 > 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版公示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1.21        浏览:28451 次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⑴ 调查建设项目厂区选址周围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现状,进行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噪声等各项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⑵ 通过类比分析和计算,预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⑴ 调查建设项目厂区选址周围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现状,进行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噪声等各项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⑵ 通过类比分析和计算,预测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物产生节点、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及各类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影响范围;
⑶ 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治理措施与建议,以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同时进行清洁生产评述,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⑷ 对建设项目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和选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⑼《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发[2005]40号文;
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⑿《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⒀《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8;
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1号;
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文;
⒄《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⒅《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环办〔2004〕65号。

1.2.2 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⑴《关于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污染减排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辽环发[2007]34号;
⑵《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环发[2007]24号;
⑶《辽宁省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2007.5;
⑷《沈阳市浑河城区段及环城水系水污染防治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第35号令;
⑸《关于印发〈沈阳市“四大发展空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暂行规定〉的通知》,沈环保发[2006]16号;
⑹《沈阳市“十一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2006.10;
⑺《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治理大气污染源的通知》,2003年6月1日;
⑻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管理意见的批复》,沈政[2000]15号;
⑼ 《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排污总量暂行规定》,辽环函[1997]166号;
⑽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沈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管理意见的批复》,沈政[2000]30号;
⑾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沈阳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的批复》,沈政[2003]17号。

1.2.3  导则及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项目》(HJ/T89-2003);
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

1.2.4  项目相关文件

⑴《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系列建设项目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建设工程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
⑵《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系列建设项目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沈阳东药工程设计院,2009.9;
⑶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⑷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环境功能区划

沈阳市化学工业园原为农村地区,按《沈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图》(沈政[2003]17号),该地区环境噪声应执行1类区标准。现该地区经沈阳市政府同意已规划为工业区,但噪声功能区划未进行调整。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规定,沈阳化学工业园属于3类噪声标准适用区,经当地环保部门认证,噪声按3类区标准执行。

1.4评价标准

1.4.1环境质量标准

常规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HCl、甲醇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臭气浓度参照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厂界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⑵ 地表水环境
项目排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细河,地表水细河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体标准。
⑶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水质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质标准。
⑷ 声环境
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⑸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废气
一般工艺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而NH3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⑵废水
本项目排水进入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表2限值,项目排水基准水量执行《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中表4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本产品属维生素BT,参照维生素B1标准即3400m3/t产品。
⑶噪声
①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②运营期
厂界环境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⑷一般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存放执行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5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5.1 评价工作分级

⑴ 大气评价分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有关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Ci)占标率(Pi)及排放特征确定。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 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 定义为:

式中:
P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根据表1-11判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
经筛选,该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甲醇、氯化氢、氨、氰化氢,按估算模式计算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Pmax结果及评价等级见表1-12,其中HCN无环境标准,选取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作为参照标准进行计算,即0.024 mg/m3
由表1-12可知,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均远小于10%,依据表1-11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⑵ 地表水评价分级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1737.15m3/d,主要为工艺废水、循环排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排入厂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再通过市政排水管网排入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最终排入受纳水体——细河。因此,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仅作达标分析。
⑶ 噪声评价分级
项目地处沈阳化学工业园内,声环境功能为3类,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增加很小,且厂界外均为同类企业,无噪声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2.4-1995)要求,本项目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⑷ 环境风险
建设项目无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评价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

1.5.2 评价范围

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考虑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常年主导风向,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左卡地块中心点为中心,边长5km×5km的矩形区域,详见图1-1。
⑵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噪声评价范围为厂区四周边界外1m。
⑶ 环境风险
根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以左卡区块为中心,半径3km的区域。

1.6 评价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结合工程特点和拟选址周围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评价、总图布置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7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1.7.1环境敏感点分布

化学工业园规划区域原为农业用地,现有部分居住用地,其余为建设用地。根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居民区将全部搬迁,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化工园中部现有浑蒲灌渠自东向西穿过,目前的使用性质是供下游农业用地灌溉。本项目位于浑蒲灌渠的南岸,边界距浑蒲灌渠最近距离70m。浑蒲灌渠在灌溉季节向下游农田供水。
距厂区最近的集中水源为郎家水源,位于厂区东南方向,距离约7km,厂址所在地区地下水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不指向郎家水源方向,因此,郎家水源不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地区无学校、医院、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点。

2. 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状况

2.1.1 厂区位置

东药集团原料药新厂区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园一期用地范围内的东部搬迁用地区域,规划总占地面积 192×104m2,分为生产和生活两个地块,其中生产地块规划占地面积为180×104m2,生活地块规划占地面积12×104m2。本项目位于生产地块的西北侧。
沈阳化学工业园是一个综合性化工产业园区,地处沈阳市西南三环路以外,距西三环路11km,在102国道和京沈高速公路之间,规划范围北到开发大道,东至大青堆子,南到大潘镇,西临高花镇,东西长约10km,南北平均宽约3km,总占地面积30km2,整体为从东北向西南走向的长方形,其中一期为化学工业园东部的12.8 km2区域。化学工业园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作为本项目建设的依托。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2-1。

2.1.2地形地貌

建设项目选址及其所在的沈阳化学工业园地处浑河冲积平原北侧,属浑河新冲积扇近前缘部位,地势平坦开阔,地貌单一,平均海拔为30.34m,地形变化总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略微倾斜。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
根据厂区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砂类土组成,由上而下依次为:
①、  耕土:灰褐色,主要由粉质土及植物根系组成,孔隙率高,含水量较大,稍湿,结构松散。该层以耕土为主,层厚0.8m左右,局部地段为杂填土,层厚2.0m左右,16号钻孔为素填土,层厚4.8m。
②、  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饱和,呈可塑偏软状态,稍有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少量腐植质及铁锰结核。该层仅分布在2#地块的24号、26号、27号和31号孔,层厚0.9~2.8m,层底埋深1.7~5.1m,层底标高24.35~26.28m。
③、  中  砂:黄褐~灰色,稍湿~饱和,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均粒结构,含大量粘性土,呈松散~稍密状态。该层全区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仅12号、24号和27号孔未见,厚度变化较大,层厚0.5~4.1m,层底埋深3.2~5.3m,层底标高24.35~26.28m。
④-1、粗砂: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混粒结构,含圆砾约占全重5%~15%,粒径2~20mm,饱和,中密状态。该层全区均有分布,一般层厚1.6~5.5m,层底埋深6.4~8.5m,层底标高20.93~23.14m。
④-2、粗  砂:灰色~黄褐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混粒结构,含圆砾约占全重10%~20%,粒径2~20mm,饱和,呈密实~很密状态,局部夹砾砂层,呈中密状态。该层全区均有分布,最大控制深度25.0m,最大控制厚度18.6m。
厂址所在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最大冻层深度1.3m。地下水稳定水位27.20~27.30m,埋深2.40~3.80m。该区域为第四纪冲积层,地质组合均匀,无滑坡、土崩、岩溶、断层等不利地质因素,地耐力为180~200kpa。

2.1.3气候、气象特征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北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5℃,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1℃);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6℃)。
年降水量679.4mm,多集中在7、8两月。年平均气压1011.2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3.1%。
区域内常年主导风向为SSW风,次导风向为SW,非采暖期主导风向为SSW,次导风向为S,采暖期主导风向为N,次导风向为S。平均风速2.90m/s, 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3.90m/s),8月份平均风速最小(2.40m/s)。

2.1.4 地表水系

评价区域内的地表水主要有浑河和细河。
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长白山支脉的滚马岭,流经清原县、抚顺市、沈阳市、海城市与太子河汇合后形成大辽河,于营口市入渤海。浑河全长415km,流域面积为1148km2。浑河在上游接纳抚顺市的城市污水后,于沈阳市东陵区晓仁镜村入沈阳境内,流经东陵区、市区南部、于洪区、辽中县,浑河沈阳段长172.6km,主要支流有汪家河、满堂河、杨官河、白塔堡河、蒲河等天然河及细河、南运河、新开河等人工河渠。浑河受大伙房水库放流影响,每年4~9月大伙房水库放水,平均流量7~10m3/s。
细河为浑河的一条支流,全长78.4km,起源于沈山铁路揽军屯西,于辽中县黄腊坨子汇入浑河,主要功能为接纳沈阳市北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量为70×104m3/d。细河在化学工业园的南面由东北向西南流过,距化学工业园最近距离为1.0km。
另外,在化学工业园中部有浑蒲灌渠自东北向西南穿过。浑蒲灌渠起始于谟家大闸处(浑河沈大高速公路附近),在农灌季节引浑河水向下游沿岸农田灌溉。
本项目排水经化学工业园排水管网入化学工业园(一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细河。

2.1.5 水文地质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全新统砂砾石层中,据抽水资料,降深3.95m时,单井水量4700m3/d,地下水水位埋深12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变幅达2m左右。含水层渗透系数80~100m/d,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在中更新统砂砾石混土地层中和上更新统砂砾石中。据抽水资料,中更新统砂砾石混土层中地下水:降深10.49m时,单井出水量1614m3/d,渗透系数50~60m/d。上更新统砂砾石中地下水:降深8.08m时,单井出水量1903.4 m3/d,渗透系数60 m/d。

2.1.6生态环境

⑴自然植被、动物种类
沈阳化学工业园位于沈阳市西郊,属于辽河水系的浑河、蒲河冲积平原,其植被区系为辽河平原一年一熟农业植被和草甸区。农田植被是化学工业园的主要植被类型,作物种类贫乏。水田只种植水稻,旱田以玉米为主,菜田种植的蔬菜种类稍多,但种植面积很少,只占全部面积的2.1%。
该区主要植被类型有杨树林、刺槐林、芦苇群落和种植群落等。
化学工业园人类开发历史较早,现有居民点较密集,交通通畅,人类活动频繁,大型野生动物早已绝迹,主要有淡水鱼类和鸟类等。
⑵土壤
化学工业园规划范围及周边区域原为农田,由于历史上长期使用沈阳冶炼厂排放的污水灌溉农田,使土地被金属镉严重污染,环境和农业部门对该地区土壤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已不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其生产农副产品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该地区土地平整,无灾害因素,适宜建设化工园。
⑶土地利用
化学工业园内用地范围内目前除待搬迁的居民点用地外,均为建设用地。

2.2社会环境概况

2.2.1社会经济条件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辽宁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沈阳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连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优越的地缘区位环境,使沈阳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东北地区进关出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枢纽,成为东北地区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空港,现开通国内航线78条,国际航线16条。沈阳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拉近了沈阳与周边城市和各大港口的距离,传统的时空概念因交通、通讯的改善而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8大城市,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体,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随着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的构筑和形成,将成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2.2.2 交通状况

化学工业园内现无铁路专用线,公路交通便捷,区域内部公路主要有新菜公路,周边公路有盘乌公路、沈盘公路(102省道)和京沈高速公路。新菜公路从化学工业园东北部进入园区,穿过浑蒲灌渠,在大潘镇与沈潘公路相接;沈潘公路位于化工园南面900m处,盘乌公路位于化工园西南,与化工园规划道路直接相通,向东在大潘镇西侧与沈潘公路相接;京沈高速公路位于化工园以北1.1km处,在高花镇设出入口。

2.3本项目所在地沈阳化学工业园工业规划及基础设施概况

2.3.1与沈阳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

沈阳化学工业园是沈西工业走廊的一部分,是沈西工业走廊的四个功能区“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化学工业区”、“建材区”和“冶金区”之一,是沈西工业走廊内除已初具规模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外,率先启动的工业区。
沈西工业走廊规划图见图2-2。

2.3.2规划范围及产业定位

沈阳化学工业园的产业链由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橡胶加工和精细化工等5大核心产业链构成,园区的产品链由甲醇及深加工产品链、CPP产品链、优势氯产品链、橡胶加工产品群、周边资源利用产品群、炼(油)-化(工)一体化产品群等3个产品链和3个产品集群构成,与沈阳市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分近期和远期两期进行建设。近期规划区为东部的12.8km2,东起规划路(沙岭南部低洼水面以西),西至林台村。北靠规划开发大道(京沈高速公路以南1100m处)及三牤牛村,南到铁西区界及沈盘公路以北1200m处。以橡胶工业园、煤化工项目、燃料油项目、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项目为主,配套建设热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设施。化学工业园东端的4 km2区域为化学工业园起步区。本项目位于起步区东北部。
远期规划区为西部的17.2km2,以物流中心、炼油工程和乙烯联合工程为主,预留部分用地。配套建设热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设施。
两期共占地30.0km2,其范围为:东起规划路(沙岭镇南部低洼水面以西),西至小高花堡(市煤气公司铸造厂),西南角到盘乌公路,北靠规划开发大道(京沈高速公路以南1000—1700m处)及二牤牛村、大牤牛村等地,南到铁西区界及沈盘公路以北850—1200m处。
沈阳化学工业园用地规划图见图2-3。

2.3.3基础设施规划及落实情况

2.3.3.1 供水

化工园各企业用水由园区统一供应。由郎家水源和翟家水务公司、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联合供水。起步区由翟家水务公司和郎家水源供水。
化工园内建给水厂一座,用于二次加压和配水,为园区内各企业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2.3.3.2 排水

① 排水管网:园区内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各工业装置区、辅助生产装置区、公用设施等区域的生产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入雨水排水系统。园区经处理后的污水及雨水最终均排入细河。
② 污水处理厂
化学工业园规划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大型企业或排水量大的企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初期雨水,由各工业企业的污水管网收集后,进行预处理,达到沈阳化学工业园拟建二期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后,进一步深度处理进入化工园中水回用系统;部分排水由压力管道排入细河。为确保外排污水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目前,化学工业园一期排水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为一期12.8km2入驻企业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1.0×104m3/d,远远不能满足本项目需要。为此,沈阳市环保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主持召开了“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园原料药厂区废水排放走向”专家论证会议,论证意见结论为:“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污水应进入化学工业园区规划的20×104t/d污水处理厂处理。现有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仅为1×104t t/d,远远不能满足处理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污水的能力,因此建议政府应根据园区整体发展规划,加快园区规划污水处理厂建设,以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

2.3.3.3 供热规划

沈阳化工园规划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化工园分两期建设4×400MWIGCC热电厂,其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09年4由国家环保部委托国家环境评估中心组织审查,目前正在审批中,其建设规模为2×400MW,位于本项目西侧1.4km。化工园临时热源厂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建成投运,以满足该区域内入驻企业的用热需求,一期建设规模为2台25t/h蒸汽锅炉,供汽参数为2.5MPa、300℃过热蒸汽。
本项目用蒸汽需求量为194t/h,化工园临时热源一期工程供汽量不能满足本项目用汽需要,因此拟由沈西热电厂临时热源提供蒸汽。

2.3.3.4交通规划

化工园结合沈西工业走廊铁路专用线建设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该专用线自西部走廊国铁沙岭站西侧接轨,并行西部走廊国铁线路向西延伸至规划细河十三街折向南,跨过沈西开发大道后在浑蒲灌渠北岸向东,设化工园车场,穿过化工园向南跨过浑蒲灌渠后平行细河九北街向南,到达铸锻工业园后折向东,设铸锻园车场,最终引至炼焦煤气厂区附近;目前沈西工业走廊及化工园铁路专用线正在建设中。
化工园区北侧新建开发大道;改建新菜公路;扩建沈盘公路;新建区内道路网。现公路网已基本建成。

2.3.4入区工业项目条件

化工园区入区工业项目控制总的原则是禁止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投资的项目入区;限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替代)、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投资的项目入区。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属于允许入区项目。

2.3.5 化工园规划环评主要结论及规划审批情况

为了使化工园健康的发展,2006年沈阳化学工业园委托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沈阳化学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沈阳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对报告书进行了审查,以沈环保审字[2006]218号文件出具了对该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该规划方案经沈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06年第三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沈阳市政府原则同意《沈阳化学工业园总体规划》方案,并已将该规划的相关内容纳入沈阳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
化工园规划环评审查的主要结论: 
(1)工业区内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要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卫生防护距离要严格按“报告书”执行,卫生防护距离为1.5km,在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住区要落实搬迁措施。
(2)工业区要采取集中污水处理措施,并利用中水回用方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从清洁生产角度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
(3)工业区要实施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有效控制和削减区域烟(粉)尘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4)工业区土地属于典型镉污染地,要进行综合整治,应从入区项目要求,对污染较重的表土土壤按国家危险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对裸露土地进行绿化,覆盖客土,防止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扬尘二次污染。

2.4 沈阳化学工业区居民搬迁规划

根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居民区将全部搬迁,目前一期用地征地工作已完成,居民区将易村再建,结合小城镇建设,沿沈盘线在大潘、高花、四方台等镇政府所在地建设卫星城。居民搬迁工作从2009年开始,根据化工园用地需要,陆续安置移民。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已出具文件(见附件),说明在本项目建成投产前,由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将园区内现有居民全部迁出。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周围的居民区将全部搬迁完毕。
 

3. 东北制药集团左卡现状生产情况简介

3.1企业概况

东药集团是我国大型的以化学合成为主,兼有生物发酵和制剂产品的国有综合性制药工业企业,始建于1946年。东北制药集团是国内大型的制药厂之一,主要生产维生素类、磺胺类、抗菌素类等多种原料药以及医药中间体和制剂等六十多个品种。
全厂现有职工7000人,工程技术人员占20%,全厂有十六个分公司,七个中外合资企业,厂内设有研究院,拥有现代化的科研设备和实验仪器,该院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此外设有“工程设计院”、“药品检测中心”、“计算机中心”等。
东药集团作为国内合成药物的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开发研究了多种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东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并且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多项科技成果。
东药集团由南、北两个厂区组成,南厂区占地面积17.4×104m2,建筑面积13×104m2,主要包括脑复康公司、七公司、VC公司、头孢公司、六公司、氯霉素公司、丙炔醇公司、锅炉房、换热站、污水处理中心、中水站、水泵房、电力降压站、仓储库房等部门;北厂区占地面积17.03万m2,建筑面积12万m2,主要包括十二公司、黄连素公司、维化公司、三公司、五公司、制剂一公司、制剂二公司、脑复康公司(部分)、精细化工公司、研究院、综合楼、环保处、办公楼等部门。
东药集团共有14个原料药生产公司,22种原料药产品,原料药产品产量情况见表3-1所示;共有2个制剂生产公司,77种制剂产品,制剂产品产量见表3-2。
 
 
 
 
 
 
 
 
 
 

3.2三公司概况

东药集团东北制药集团原有左卡尼汀在三公司生产,现有左卡尼汀系列产品生产能力300t/a,实际年产量为265.117t。三公司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见表3-3。
三公司左卡尼汀系列产品生产选用工艺与本次环评一致,其中有两种反应原料三甲胺盐酸盐和手性反应催化剂的来源方式变化外,其余均与本次环评一致。东药集团现有反应原料三甲胺盐酸盐需在车间用三甲胺和盐酸合成,手性催化剂直接外购,本次搬迁后,生产中使用的三甲胺盐酸盐直接外购, 手性催化剂在厂内自己合成;因老厂生产工艺与本次环评一致,因此不详细介绍。

3.3三公司污染因子分析

三公司现有主要产污节点及污染因子,详见表3-4。

3.4 原有污染防治措施

3.4.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左卡现有氰化氢尾气采用7级碱性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氧化吸收的方式进行处理,氰化氢吸收罐中分别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和20%液碱,控制各罐中pH>10,通入氰化氢尾气后产生含氰废水,放置反应8~10小时,取样化验,氰根含量小于0.5mg/l,此时排放至全厂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此套装置为间歇式人工操作,老厂为生产5批料更换吸收液一次,可以保证次氯酸钠始终为过量,处理效果较好,对HCN尾气净化效率达99.9%以上,吸收后得到的含氰废水,氰根含量小于0.5mg/l,可以满足标准要求,直接进入东药集团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生产时产生部分挥发损失,现均为无组织排放,通过车间换风排入环境。

3.4.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HCN尾气净化吸收得到含氰废水,经厂内日常监测,氰根含量小于0.5mg/l,可以满足进入污水处理厂标准要求,直接进入东药集团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余污水均进入东药集团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3.4.3 溶剂回收措施

三公司现有环保设施主要为一座乙醇、丙酮回收塔和两座甲醇回收塔,其中乙醇、丙酮用于回收生产过程中的乙醇、丙酮溶媒,现运行正常,处理能力为乙醇200kg/h、丙酮150kg/h,回收率92~93%,两座甲醇回收塔现已停用,采用普通浓缩罐对甲醇进行蒸馏回收,回收率约为80%。
3.4.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3.5污染物排放情况

原三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尾均为无组织排放,废气排放总量为93.77kg/h、371.32t/a,其中排放量最大的为甲醇41.84kg/h、165.67t/a,其次依次为丙酮、乙醇、三甲胺、HCl、氨、右旋环氧氯丙烷。

3.6 三公司及东药集团现有主要环保问题及以新代老措施

3.6.1东药集团现有主要环保问题

通过对东药集团排污现状及污染治理现状调查分析,总结出东药集团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点:
⑴ 总体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药集团布局不尽合理,东药建厂后,随着城市发展,在其周围陆续建成居民区和学校,企业与居民区、学校混杂。距厂区北面50m,建有重工新村居民区,约1000多户,4000多人,距厂区西面200m是东药集团家属宿舍,约210户,800多人,距厂区西面100 m,西北600 m分别是重工四校和雨田实验中学二所学校,由于企业距居民区、学校太近,在生产时势必会对周围居民,学校产生影响,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⑵ 有毒有害废气影响
东药集团生产时,各类有毒有害气体虽有一定的处理措施,但没有完全解决,大多无组织排放。经计算,其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最大为LCS2=2800m,此范围内现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134个,对厂区及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
⑶ 固废处置措施不完善
东药集团现有55种危险废物,其中47种综合利用,其余8种进行处置,综合利用或处置单位中有5家企业具有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其余15家无资质。因此,东药集团应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寻找具有相应资质的利用单位,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各生产车间设立的危险废物暂存库房部分不能满足国家关于危险废物库房的环保要求,部分危险废物(如化学原料里层包装袋,污水厂污泥等)尚未纳入全厂危废管理范畴。丙炔醇生产时产生的大量电石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
⑷ 环境监测力量不足
东药集团现有环境监测力量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环境保扩工作需要,缺乏各种快速应急监测仪器及大型监测设备。
⑸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不正常
由于设备老化、损坏和维护困难等原因,造成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和废水在线监测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实时监测锅炉烟气和废水达标排放情况。
⑹排污口不规范化
各排放口未按环保要求设置相关标志牌。

3.6.2三公司现存主要环保问题

⑴ 有毒有害废气影响
东药集团三公司生产时,分离等工序均采用三足式离心机,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媒挥发等损失量较大,均未进行收集,全部无组织排放至大气,对厂区及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
⑵ 溶剂回收问题
东药集团三公司现有2座甲醇溶剂回收塔停用,而采取浓缩罐浓缩的方法回收甲醇,回收率较低,且无组织排放量较大。
⑶ 固体废物处理不规范
东药集团三公司现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釜残等危险固体废物,通过定期招标的方式外卖给一些个体单位实施综合利用,固废去向不固定,综合利用单位处理资质无从考察,不利于环保部门对其固废处理去向及最终治理措施进行兼管。是否最终达到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也无法认定。

 3.6.3 “以新带老”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次搬迁改造的同时,应采取“以新带老”措施。
⑴ 所有的工艺尾气均改造,先预处理后统一收集、净化处理,并在地块设置集中排气筒实施地块全部废气的统一有组织排放。
⑵ 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和处置要严格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要求执行,设置有带冲洗、消毒、防渗漏及通风等设施的专用独立贮存库,并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设置专职的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同时与有处理危险废物资质的3家单位签订了处理协议。
⑶ 安装溶剂回收塔,用于回收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高溶剂的回收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环境影响。
⑷ 采用吊袋式离心机替代大部分三足式离心机,对于保留的三足式离心机,在上料口上加装集气罩,引风机将引至车间统一排气筒排放,以实现尾气的有组织排放。

3.7 搬迁遗留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原址搬迁时遗留的环境问题以及土地污染、恢复利用等问题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环评不再进行详细叙述。

4. 项目概况

4.1项目简介

4.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系列建设项目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以下简称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
建设性质:异地搬迁改扩建
建设地点: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区E100地块,项目位置详见图4-1。

4.1.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⑴ 建设规模:左卡系列产品生产能力由现有的300t/a增加至2000t/a。
⑵ 产品方案:

4.1.3 项目组成

项目组成详见表4-2。

4.1.4占地面积及平面布置

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占地面积40000m2,建筑面积18222m2,项目用地指标情况详见表4-3,构筑物情况详见表4-4。本工程共建设生产厂房3个,分别为126-1 左卡一次液厂房、126-2成品厂房和126-3乙酰左卡厂房。本项目平面布置详见图4-2。

4.2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情况

4.2.1 公用工程概况

东药集团整个异地改造项目的产品生产所配套的公用工程附属建设项目,包括给水、排水、供电、蒸汽、供气等五大公用系统,主要设施规划分布在5个独立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区内,其中本期建设3个,预留2个。
C100区块---为66KV降压站、技术品库等。
E200区块---包括自来水、冷冻水、循环冷却水、淋浴热水、一次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服务产品为磷霉素、脑复康、左卡、金刚烷、硫糖铝、黄莲素、PG05、氨酪酸、丙炔醇等。
C400区块--包括自来水、冷冻水、循环冷却水、淋浴热水、一次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服务产品为维生素C和山梨醇。
E600区块---包括自来水、冷冻水、循环冷却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等系统,服务产品为精细化工原料生产区,为预留区域。
食品区块---包括自来水、循环冷却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等系统,服务产品为味精,为预留区域。

4.2.1.1供电系统

(1)     供电电源
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其中一回由项目东南侧现有一座220/66kV变电站--东胜变66kv母线引出接至本项目总变电站;另一回由米其林供电的电缆线路T接至本项目总变电站。
(2)     供电方案
厂区北侧C100区域建设一座66/10KV总变电站,负责为全厂各组团用电负荷供电。厂区采用双路供电方式。
根据厂区生产车间的布置型式,在丙炔醇及系列产品组团区域的E200区块、维生素产品组团区域的C400区块建设2座10 kV配电室,负责为各产品组团区域内用电负荷供电。在精细化工原料产品组团区域的E600区块及食品组团区域内预留2座10 kV配电室。

4.2.1.2供热系统

(1)     生产用汽
全厂规划生产用汽量约345t/h,用汽量的65%为沈西热电厂的外购蒸汽,35%为自建锅炉的自产蒸汽。东药集团拟自建3台75t/h、压力5.3Mpa的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以满足制药特殊生产工艺及采用工业汽轮机拖动大型转动设备所用高压蒸汽的需求,自建锅炉房将单独立项,另行环评。
沈西热电厂位于厂区的东南方向,与厂区边界最近距离约3km,现有工业锅炉6台,总蒸发量160 t/h,冬季负荷100 t/h。另有2台30×104kw机组热电项目正在建设中,第一台机组计划在2011年6月份投入运行,第二台机组计划在2011年9月份投运,单台机组抽汽量为200t/h,供汽压力1.27Mpa,温度280℃。
本项目外购生产用汽供应量为147t/h,预留供应量47t/h。
(2)   采暖用热
全厂采暖用汽量约22 t/h,采暖热源由厂区E200区域建设的一套蒸汽凝水回收换热系统供给,送水温度90℃,回水温度70℃。各车间和建筑就近从厂区热水井接管入户,沿地下进入各个供暖地点。

4.2.1.3供气系统

全厂规划设置3套压缩空气系统。
本项目拟建2套缩空气系统,一套位于E200区块,设置2台空压机,可提供8kg/cm2压缩空气1200Nm3/h;另一套位于C400区块,,设置2台空压机,可提供8kg/cm2压缩空气1800Nm3/h,总供气能力3000 Nm3/h(8kg/cm2)。
在E600区块预留1套缩空气系统,预留供气能力1200 Nm3/h(8kg/cm2)。

4.2.1.4给水系统

(1)   给水水源
给水水源为沈阳化学工业园区的市政自来水,由化工园区负责在细河九北街敷
设一条自来水干线管道,管线按照东药集团规划总用水量一次敷设到位,供水压力0.4MPa,管径约DN700~800,供水水温8~12℃,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   自来水系统
①生产水
为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本项目统一在E200区块建一座5000m3的自来水储水池及配套水泵等设施。取供水方式为市政自来水---蓄水池---供水泵---管道输送---供水。生产水供水能力2259 m3/h,供水压力0.4MPa,到车间各单体厂房不需进行二次加压。
②生活水
在E200区块建设一座符合饮用水标准容量较小的蓄水池及供水系统。采用无人值守的自动恒压供水方式为办公楼区域的食堂、办公楼供水,供水能力252t/d。
③消防水
在厂区E200区块和C400区块各设1座1000m3地下砼水池,作为项目消防储水池,共配备消防水泵4台。
(3)    一次水系统
全厂集中设置2套一级反渗透装置,集中制备一次水,再通过不锈钢管道直埋输送到各厂房,每套系统均由水处理过滤装置、反渗透主机、高压泵、精密过滤器等组成。
一套位于E200区块,供水能力250t/h;另一套位于C400区块,供水能力607t/h,一次水总供水能力807t/h。
(4)   淋浴热水系统
全厂集中设置2套淋浴热水系统,每套系统由汽-水热交换器、热水储罐组成;各车间淋浴热水采用太阳能系统,并配有辅助电加热。
一套位于E200区块,供水能力50 m3/d;另一套位于C400区块,供水能力50 m3/d,淋浴热水总供水能力100m3/d。
(5)   循环水系统
全厂规划设置4套循环水系统,每套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水泵、水处理设施等组成,冷却塔布置在室外,循环水管道直埋敷设到各厂房。
本项目拟建2套循环水系统,一套位于E200区块,供水能力11680 t/h;另一套位于C400区块,供水能力34000 t/h,循环水总供水能力45680t/h。
在E600和食品组团各预留1套循环水系统,预留循环水供水能力2280t/h。
(6)   冷冻水系统
全厂规划设置3套冷冻水系统,每套系统由低温盐水机组、蓄冷槽、水泵等组成,冷冻水管道直埋敷设到各厂房。
本项目拟建2套冷冻水系统,一套位于E200区块,制冷量1200×104cal/h;另一套位于C400区块,制冷量1800×104cal/h,总制冷量3000×104cal/h。
在E600区块预留1套冷冻水系统,预留制冷量1000t/h。

4.2.1.5排水系统

(1)     污水系统
全厂排水管网采用分流制,污水包括清污水、浓污水、酸碱水,为防止泄漏,浓污水由污水泵分别提升上管架,酸碱水和清污水直埋排至污水处理站。
(2)     雨水
全厂雨水排水设计将整个基地分为两部分,并在厂区西北角环保区块设置2座雨水收集池,总容积33480m3。雨水设立在线检测系统,初期雨水及火灾发生时产生的消防废水需经雨水系统统一在厂区的雨水收集池内收集,不合格的水由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站,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东药集团原料药生产区供应工程设计供应能力详见表4-5 。

 4.2.2 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公用工程依托情况及可行性

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主要公用工程均依托E200区块的公用工程,E200区块在全厂位置详见图4-1。本项目公用工程消耗量详见表4-6

4.2.2.1 供排水情况

本项目生产用水由E200区块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循环水、消防水等系统分别供应,功能能力满足本项目需求量。项目排水中生产废水进入生产区污水池内暂存均质后,排入全厂70000m3/d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本项目排水水质和水量可以满足污水处理厂要求。

4.2.2.2 供电系统

项目用电由外线引入厂内总变电站后,再经E200区块10 kV配电室,负责为本项目用电负荷供电。供电能力满足本项目要求。

4.2.2.3供暖供汽工程

项目生产用汽及冬季供暖由全厂热力系统统一供应,可以满足本项目生产用汽及冬季供暖要求。

4.2.2.4 储运工程

本项目厂区内拟建设一个符合有关要求的原辅料仓库(固体和液体库)、一个液体储罐区和一个成品组合式仓库,除固体库和成品库外均为甲类危险物品库,使厂内生产原辅材料及产品能够统一分类存放(厂区统一仓库及罐区将另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各生产区域内不设置集中物料存放区,仅进行生产原辅材料周转及暂存。
本项目各生产原料中甲醇、乙醇等液体原料及中间液将由厂区统一罐区经管道打入生产车间或下道工序,固体原料及成品运输厂内采用汽车或人工搬运。

4.2.2.5 中央化验室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厂区内设有全厂中央化验室,负责对企业所有原辅料及成品、中间体进行化验和分析,本项目除考虑必要的车间中间化验和质检外,其它均由中央化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化验。因此本项目产品及中间产品的检测检验均由中央化验室提供。
综上可以看出,本项目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等可以满足本项目要求,因此本项目生产中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依托全厂工程是可行的。

4.3原辅材料消耗及主要物料性质

4.3.1原辅材料消耗

本工程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表4-7~表4-10,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厂内存放方式及存放量详见表4-11。

 

4.4 主要设备情况

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详见附表。

4.5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本工程项目需定员435人, 其中一线操作工人350人, 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55人,辅助人员30人。一线操作工人实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每班生产8小时,全年工作330天,其余人员实行白班8小时工作制,全年工作251天。

4.6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194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6472万元,流动资金为3000.00 万元。全部企业自筹。

4.7 建设计划

 
本工程拟于2011年6月建成投产, 工程实施进度详见表4-13。
 

5. 工程分析

5.1产品简介

5.1.1 左卡尼汀

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左卡尼汀、又名左旋肉碱、左旋肉毒碱、维生素BT
英文名称: Levocarnitine
化学名称:(R)-2-羟基-N,N,N-三甲基-3- 羧基-丙胺氢氧化物,内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分子量
         C7H15NO3    161.23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易吸湿性结晶性粉末,略带有特有的气味,易溶于水、碱性溶液、乙醇、无机稀酸中,几乎不溶于丙酮、乙酸乙酯,200℃以上熔化并分解。
临床用途
左卡尼汀为人体代谢所必需,是食物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类维生素”的营养素。是人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氨基酸,它最突出的生理功能是把机体内长链脂肪酸运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变为人体所必需的能量,人体肌细胞及肌肉细胞就是靠这种脂肪氧化的机能来获得能量的。人体中左卡尼汀有两种来源,其一是从膳食中摄取,以肉类和乳制品最丰富,蔬菜、谷类和水果极微或无。其二是内源性合成,在一系列肝酶作用下,以Vc、VB6、烟酸和铁作为辅基,由赖氨酸和蛋氨酸合成左卡尼汀,这种合成是有限的。正常人补充左卡尼汀有两点必要性:首先许多个体处于缺乏或边缘性缺乏状态,表现在血液和组织肉碱水平较低。其次是当前有关营养科学的观点即取得“最理想的健康水平”。1985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营养学术会议上,将左卡尼汀指定为“多功能营养品”,目前已被瑞士、法国、美国及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法定的多用途营养剂。80年代意大利Sigma-Tau公司和瑞士Lonza公司研究和开发了左卡尼汀,并相继在欧洲上市。89年又在美国上市,日本大冢公司研究开发的左卡尼汀盐酸盐90年在日本上市。国内已有含肉碱的婴儿奶粉及营养品上市,我国卫生部也已将左卡尼汀列入营养强化剂。左卡尼汀作为一种新型机能性食品添加剂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用于医疗保健
中老年人合成左卡尼汀的能力降低,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当患有肾功能疾病的糖尿病,肉碱消耗极大,易患肉碱缺乏综合症。左卡尼汀的长期被补充,对上述疾病有效果显著的防治作用。
婴幼儿由于其生物合成肉碱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所以特别需要补充左卡尼汀,在2岁内是婴幼儿补充的最佳时间。
运动员的补充品,摄入肉碱可增加心肌、骨骼肌能量供应,心肌收缩力和耐氧量,保持正常心电图,增加骨骼肌的肌力耐力,保持竞技时的神经兴奋性。
调节内分泌,改善面部色斑和更年期综合症,提高男性不育症的生殖能力。
提高免疫力,延长免疫细胞寿命。
用于食品添加剂
左卡尼汀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目前主要用于婴儿奶粉,运动饮料和减肥健美食品。
用于饲料添加剂
    左卡尼汀对动物生长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外已进行肉碱饲料、饵料的试验,作为饲料被饲养猪、牛、鸡、鱼摄入,试验表明,左卡尼汀可用于猪、鸡等饲料及鱼饵料的添加剂。
贮藏
密封、避湿、常温保存。
产品包装规格
10kg/箱、20kg/箱、25kg/箱、25kg/桶
桶包装
内层为单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袋,热合封口,中层为铝塑复合袋,热合封口,外层为纸板桶,纸板桶上口用铁箍配插销,用铅封封口,桶壁贴标签。
箱包装
内层为单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袋,热合封口,中层为铝塑复合袋,热合封口,外层为瓦楞纸箱,瓦楞纸箱上贴标签,侧面印怕湿标识。

5.1.2乙酰左卡尼汀

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乙酰左卡尼汀、又名乙酰左旋肉碱盐酸盐、乙酰基左卡尼汀盐酸盐
英文名称:Acetyl-L-carnitine chloride ;levacecarnitinehydrochloride
化学名称:(R)-2-乙酰氧基--3-羧酸-N,N,N-三甲基丙铵基氯化物
结构式
分子式、分子量
         C9H17NO4    239.70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丙酮。本品PH值为2.3-2.6,粒度分布:小于1400.00um的百分数为100%;小于850.00um的百分数为100%;小于150.00um的百分数为80.53%;熔点为187~188℃,比旋〔α〕D20 -26.9º(c=9),〔α〕D25 -28º,(C=2 in water)
贮藏
密封保存。
包装规格
25kg/箱,25kg/桶

5.1.3 左卡尼汀酒石酸盐

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左旋肉碱酒石酸盐
英文名称:L-Carnitine  L-Tarate
化学名称:(R)-3-羧基-2-羟基-N,N,N-三甲基-1-丙胺丁烯二酸盐
结构式
分子式、分子量
C18H36N2O12    472.54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本品在水中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解,在稀盐酸中溶解。比旋度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9.5°至-11.0°。
贮藏
密封保存。
包装规格
25kg/箱,25kg/桶

5.1.4左卡尼汀富马酸盐

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左卡尼汀富马酸盐
英文名称:L-carnitine  Fumarate
化学名称:(R)-3-羧基-2-羟基-N,N,N-三甲基-1-丙胺丁烯二酸盐
结构式
分子式、分子量
C7H15NO3·C4H4O4   277.30
理化性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本品在水中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解,在稀盐酸中溶解。比旋度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Ⅱ E),比旋度为-16.5°至-18.5°。
贮藏
密封保存。
包装规格
25kg/箱,25kg/桶

5.2  化学反应方程式

5.2.1左卡尼汀
a、环氧拆分
b、胺化
c、氰化
d、水解
f、加成
乙酰左卡尼汀
a-f同左卡尼汀
左旋肉碱酒石酸盐
a-f同左卡尼汀
f、成盐
左卡尼汀富马酸盐
a-f同左卡尼汀
g、成盐

5.3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

左卡尼汀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详见图5-1~5-11。

5.4 工艺简介

5.4.1 左卡尼汀

⑴制备催化剂
将300kg纯化水、125kg酒石酸投入反应罐搅拌升温后保温10分钟,使物料溶解。打开环己二胺滴加阀,控制1小时内将190kg1,2-环己二胺加入反应罐内,滴加完毕用15kg纯水洗涤计量罐,洗水加入反应罐。开冰醋酸滴加阀滴加88kg冰醋酸。滴加完毕用15kg纯水洗涤该计量罐,洗水加入反应罐。开冷却水降到室温,改用夹层盐水降温,保温2小时后甩滤,每轮用约20kg纯水洗涤。得粗品物料,过滤母液装桶待处理。
将170kg甲醇通过打料泵加入反应罐内,将粗品物料投入反应罐,搅拌0.5小时后甩滤,每轮用少量甲醇洗涤。滤饼送入干燥室干燥。母液装桶标识后待下批套用。
控制干燥温度55~65℃,12小时出料得胺盐,称重。
将309kg冰醋酸加入反应罐后,将129kg2,4-二叔丁基苯酚和175kg乌洛托品分别投入罐内,开搅拌,保温2小时。

 

5.5 物料平衡分析

5.5.1 生产工艺物料平衡分析

5.5.2主要溶剂平衡分析

5.5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负荷预测

5.5.1 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预测

建设项目产生的工艺尾气全部为间歇式有组织排放,根据建设项目物料平衡,建设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汇总情况见表5-4。

项目生产过程中催化剂、氨化、氰化、左卡尼汀回收中使用三足式离心机进行有机溶媒的离心分离, 项目在三足式离心机出料口上方加装集气罩,将其挥发产生的有机溶媒统一收集至车间排气筒,经水吸收后再经排放口处理,但仍会产生少量无组织排放尾气,无组织排放量详见表5-6。

5.5.2 水污染物排放负荷预测

建设项目达产后每天平均新鲜水用量为1737.15t/d,其中纯化水用量为1024.25t/d,自来水用量为382.9 t/d,循环水补水量为330t/d,总排放量为1316.79t/d。建设项目水平衡见图5-24。
建设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类。
⑴ 生产废水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废水、尾气吸收废水、水环泵排水、工艺设备冷却水排水和地面冲洗水排水。各工序废水具体排放情况见表5-7。
项目各尾气吸收装置产生尾气吸收废水,用水量约为20 t/d,排放量15t/d,该部分水直接排入污水池均质后进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
水环泵用水量为300t,排放量280t/d,该部分水直接排入污水池均质后进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
地面冲洗水每天用水量为40t/d,排放量为30t/d,该部分水直接排入污水池均质后进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
设备冷却循环水由项目全厂循环水站供应,循环水量为24686t,每天补充新鲜水量为330t/d,蒸发损耗30t/d,其余水直接返回循环水排污系统,最终排入污水处理站低浓池处理。
⑵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为职工日常生活用水,用水量为20t/d,排放量为18t/d,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全厂的污水处理装置低浓池统一处理。
由表5-7可知,左卡项目排放污水量为1316.79t/d,其中1号厂房排放高浓废水55.6t/d,在左卡地块1号100m3废水池均质后排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均质后COD浓度约为14932mg/l,2、3号厂房排放高浓废水1243.19t/d,在左卡地块2号300m3废水池均质后排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均质后COD浓度约为9071mg/l,项目排放生活污水18t/d,排入污水处理站低浓池处理。
本次项目所有污水均进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入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排入细河,本项目厂区排放口排放COD浓度低于280mg/l。

5.5.3 固体废物排放负荷预测

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反应废液、蒸馏残液、废炭、废包装物及生活垃圾等。

 5.5.4 噪声源强预测

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泵类、干燥机、风机、过滤机等设备噪声。

6环境质量现状

6.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域主导风向,并考虑环境敏感点,设3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为三牤牛、林台及马贝;在厂界上下风向设3个监测点对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

6.1.2监测项目

常规因子:PM10、SO2、NO2;特征污染因子: 甲醇、HCl、氨。

6.1.3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工作于2010年1月24日~30日连续监测7天, PM10、SO2、NO2日均值不小于18小时连续采样,小时均值4次/天,每次不小于45分钟。

6.1.4监测分析方法

6.1.5监测结果与评价

(1)     监测期间气象参数
监测期间的气象要素观测结果。
(2)     评价方法
大气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即:
Iij= Cij / Csi
 式中:Iij—第i种污染物,第j 测点的指数;
       Cij—第i种污染物,第j 测点的监测平均值(mg/m3);
       Csi —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3)     监测及评价结果
评价区域三个监测点位的NO2 、SO2、甲醇、氯化氢日均值和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值各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0.08倍。厂界三个监测点位的甲醇、氯化氢、氨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6.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细河在化工园区的南面由东向西流过,距化工园区最近距离约1.0km。本项目排水经化工园排水管网入化工园(一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细河。细河为浑河的一条支流,全长78.4km,起源于沈山铁路揽军屯西,于辽中县黄腊坨子汇入浑河,主要功能为接纳沈阳市北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量为70×104m3/d。2006年6月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废水经沈阳西部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在大埃金桥下游排入细河,细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本次评价收集2008年4月、9月、11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监测站对细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段土台桥(沈阳西部污水处理中心入细河排污口上游)、赵家桥(沈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入细河排污口下游)2个断面的监测数据,监测断面见图6-2。

6.2.1  监测结果

赵家桥、土台桥水质监测项目及监测结果。

6.2.2 地表水现状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 2008年细河枯水期水质河赵家桥、土台桥断面等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最大超标1.75倍,氨氮最大超标5.1倍,石油类最大超标3.49倍,总磷最大超标1.9倍,丰水期、平水期CODcr、氨氮、总磷亦超标,说明细河水质有机污染严重,污染特征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3.1监测点位

该地区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向西南。监测点为地下水流向的上游后马村,下游林台村、岳家村,监测点位见图6-3。

6.3.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CODmn、氨氮、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和氰化物。

6.3.3监测时间

本次评价于2010年1月27日对评价地区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6.3.4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即:
Iij= Cij / Csi
 式中:Iij—第i种污染物,第j 测点的指数;
       Cij—第i种污染物,第j 测点的监测平均值(mg/m3);
       Csi —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6.3.5监测结果及评价

地下水监测结果,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可见,三个地下水点位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

6.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评价在拟选厂址四周厂界外1m处各布设1个噪声监测点。由沈阳环科院于2010年1月26~27日昼间10:00和夜间22:00各监测一次。在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与评价标准直接进行比较的方法,评价厂址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
各厂界处昼、夜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6.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6.5.1 化工园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收集化工园区规划环评中相关监测数据对化工园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1)     评价范围
沈阳化学工业园30km2区域。
(2)     监测布点
按网格进行布点,在化学工业园区内布设9个点位,见图6-4。
(3)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pH、Zn、Cd、Pb、有机质、石油类、硫酸盐。
分析方法: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等有关规定。
(4)     监测结果
各采样点土壤样品监测结果见表6-11。
(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①评价因子
本次评价因子为Cd、Zn、Pb。
②评价标准
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农田旱地标准,具体见表6-12。
6-1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mg/kgpH无量纲)
项目 级别 pH Cd Pb Zn
标准值 二级 <6.5 0.30 250 200
6.5~7.5 0.30 300 250
>7.5 0.60 350 300
 
③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模式:
Pi=Ci/Xi
式中:Pi—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kg);
X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kg)。
④评价结果
各采样点的土壤污染指数见表6-13。
化工园规划范围的t2、t3、t4、t5、t6、t8、t9点位Cd均出现超标现象,超标倍数为0.14~5.0倍,说明化工园所在的大部分区域已经不同程度受到Cd污染,超标率为77.8%,化学工业园超标面积约为23.33km2,区内已经不适宜继续种植农作物。
土壤Cd超标原因为20世纪50年代,为了充分利用城市污水的水肥资源,以解决沈阳市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沈阳市开发了浑蒲灌区,灌区总面积约1.33×104hm2,覆盖了于洪区(包括大青乡)、辽中县、新民县。1957年细河与卫工、肇工明渠接通,浑蒲灌区正式启用,沈阳市西部污水进入河道,细河成为沈阳市西部、北部城市污水排放和城市泄洪的主要河道。污灌造成大面积土壤Cd污染,使稻米因Cd污染而不能食用,使土壤的农田生态功能全部丧失。

6.5.2厂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1) 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主要对项目厂区北侧近期拟建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
(2) 监测布点
按网格进行布点,在项目厂区内共布设6个点位,分别为1#磷霉素系列及无菌粉生产区块、2#左卡生产区块、3#脑复康生产区块、4#土壤丙炔醇生产区块、5# Vc生产区块、6#环保区块,详见图6-5。
(3) 监测项目及时间
监测项目:镉、汞、砷、铜、铅、铬、锌、镍、pH、石油类、有机质,于2010年01月05日采样1次。
(4) 评价标准和分析方法
评价标准及分析方法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以及《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有关规定。
(5) 监测结果
各采样点土壤样品监测结果见表6-14。
 
 
 
 
厂界范围内6个点位的Cd,2#和3#两个点位的Cu和Ni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但均满足《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以上两个标准要求。说明项目用地受到Cd污染。

7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1施工期环境影分析与评价

根据工程建设施工特点分析,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属短期、可恢复和局地的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期间,各项施工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废气、粉尘、噪声、固体废物以及废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以粉尘和施工噪声影响较明显。本评价将对这些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7.1.1环境空气

施工期间主要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废气和扬尘,废气主要包括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扬尘主要来源于:
①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子等在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
②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
③施工垃圾在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扬尘都将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扬尘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本评价重点进行扬尘影响分析。
⑴ 扬尘污染特点
根据类比调查,施工期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和搅拌混凝土扬尘是主要扬尘来源,约占工地扬尘总量的86%,其中道路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62%,搅拌混凝土扬尘约占24%;而物料的搬运、土方和砂石的堆放等扬尘仅占扬尘总量的14%。
建筑工地的扬尘对环境TSP浓度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地围墙100m以内,即下风向一侧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较重污染带,100m以外为较轻污染带。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以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⑵ 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主要影响施工场地的下风向近距离范围的区域。该项目施工现场现有部分居住用地,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待居民搬迁完毕后,距离厂区最近的居民为西北侧的大忙牛村,距离为1.75km,因此,建设项目施工期扬尘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7.2.2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两类。建筑施工噪声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产生的噪声,交通运输噪声主要为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噪声。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较多,主要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等,设备噪声均大于80dB(A),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⑴ 噪声污染特点
建筑施工一般分为土方阶段、基础阶段、结构阶段和设备安装阶段等4个阶段,各阶段采用的施工机械不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水平也不同。
土方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挖掘机、推土机、装卸机和各种运输车辆等,声功率级几乎都在100dB(A)以上,其中以推土机的噪声最高;基础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打桩机、平地机、移动式空压机等,基础施工阶段的声源以打桩机为主,虽然施工时间占整个施工期比较小,但噪声源强均较大,影响较大。结构阶段使用的设备种类较多,是应重点控制施工噪声的阶段。结构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各种运输车辆、各种吊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以及电锯等是结构阶段主要噪声源,其声功率级在100dB(A)以上,并且这几种设备工作时间长,影响面较广,因此需要控制。设备安装阶段的活动基本上是在厂房内进行,声源数量较少,强声源数量也少。主要声源有吊车、电动卷扬机等,安装阶段的施工机械大多数声功率级较低,一般在90dB(A)左右,个别声功率较高的机械使用时间短,且主要在室内使用,所以对施工工地外噪声影响相对要小。除此之外,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还都存在有交通噪声问题。
根据我国颁布的《工程机械噪声测量方法》(JB37742-84),根据声源等效声功率级计算噪声源不同距离处的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见表7-2。
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该项目施工期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在50m工作范围即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
⑵ 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期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在50m工作范围即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由于该项目施工现场现有部分居住用地,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待居民搬迁完毕后,距离厂区最近的居民为西北侧的大忙牛村,距离为1.75km,因此,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7.1.3 废水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场地冲洗废水。
⑴ 废水污染特点
生产废水包括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及清洗用水,前者含有大量的泥砂,后者则含有一定量的油;生活污水来自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盥洗废水和冲厕水等。
施工期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泥沙和矿物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悬浮物。
施工期废水产生量较小,开发区污水管网已敷设完毕,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建设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7.1.4 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挖掘的土石方、废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等)以及各种废包装材料等;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工人生活活动产生的废生活用品以及生活垃圾等。
建筑垃圾中的废钢筋、金属材料等应回收利用;废砂石等要及时清运,防止因长期堆存而产生扬尘等污染,优先用于回填处理,不能利用的运往城建部门制定的堆放场。
生活垃圾主要为废生活用品和食品垃圾,长时间对方会腐烂变质、滋生苍蝇蚊虫、传染疾病,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环卫部门联系,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7.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2.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7.2.1.1 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沈阳市西部。本环评报告书选用沈阳市观象台近30年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按HJ2.2-2008中要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
⑴ 气候特征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两月,并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并以一月份为最少(6.0mm);年平均气压1011.2 hPa;采暖期平均气压1019.1 hPa,一月份平均气压最高1021.3 hPa;非采暖期平均气压1005.5 hPa,其中七月份平均气压最低999.3 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3%,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较小58%,非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66%,并以七月份为最大78%,三、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51%。
⑵ 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①风向频率
沈阳地区累年风资料统计结果见表7-6、表7-7,其中风向频率用风频玫瑰图来描述。
沈阳地区年静风频率偏高为14.2%;从季节变化看,采暖季静风频率最高为14.6%,非采暖季相对低些;各月静风频率在8%~18%,4、5月份相对较低,8、9、1月份相对较高,8月份最高;从各风向上看,沈阳地区年和非采暖季主导风向为S,频率分别为29.9%和35.6%,采暖季主导风向为N风,频率为30.2%。 
②平均风速
a. 风速月、季变化
沈阳地区累年平均风速月变化统计结果见表7-5,并绘制了月变化曲线图7-2。
沈阳地区年平均风速2.9 m/s,非采暖季平均风速2.9 m/s、采暖季平均风速2.8m/s,非采暖季平均风速相对较大;月平均风速4月份相对较大为3.8 m/s,8、9月份相对较小为2.4 m/s。
b. 风速日变化
项目地区年日平均风速14时最大(3.73m/s),凌晨04、05时最小(2.07m/s)。一日内白天风速大于夜间,从早06时开始风速逐渐增大,到14时达到最大;16时以后风速开始下降,到次日05时降到最小。
采暖季日平均风速14时最大(3.63m/s),22、23时最小(2.13m/s);非采暖季平均风速也是14时最大(3.81m/s),05时最小(2.01m/s)。
⑶地面气温
沈阳地区累年平均气温月变化统计并绘制了月变化曲线图,从图表中可看出,项目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从季节变化看,采暖季平均气温-4.8℃、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年平均气温8.4℃。
⑷ 污染气象小结
①沈阳地区年和非采暖季主导风向为S,频率分别为29.9%和35.6%,采暖季主导风向为N风,频率为30.2%。年静风频率偏高为14.2%。
②年平均风速2.9 m/s,非采暖季平均风速2.9 m/s、采暖季平均风速2.8m/s;月平均风速4月份相对较大为3.8 m/s,8、9月份相对较小为2.4 m/s。平均风速日变化较明显,白天平均风速大于夜间,14点平均风速最大(3.73m/s),凌晨04、05时最小(2.07m/s)。
③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从季节变化看,采暖季平均气温-4.8℃、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年平均气温8.4℃。
④全年和采暖季大气稳定度的分布基本相同,都是以稳定天气和中性为主,其中非采暖季中性天气出现的频率较高。
7.2.1.2计算结果
⑴预测因子
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甲醇、氯化氢、氰化氢、乙醇、丙酮和氨等,因此,确定本项目的预测因子为甲醇、氯化氢、氨和氰化氢。
⑵评价标准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⑶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
采用估算模式对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其中HCN无环境标准,选取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作为参照标准进行计算,即0.024 mg/m3
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治理措施后,大气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且本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占标率均低于10%,对周围大气环境贡献值很低,且项目周围敏感点距本项目较远,因此项目的运行对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工程共设置1根排气筒,所有工艺尾气经预处理后全部汇入该尾气排放口实施有组织达标排放。
7.2.1.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
本项目排放的各种工艺尾气均设置净化处理装置,各尾气经预处理后统一收集通过左卡地块统一废气净化处理装置进行水吸收和活性炭吸附后经30m高排气筒达标排入大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定,本项目没有无组织排放点及无超标点,因此,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范规围。
  项目所在化学工业区设置有卫生防护距离为1.5km,因此本项目在园区范围内,参照以上卫生防护距离执行,在化工园区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住区要落实搬迁措施后,在此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没有常驻居民等环境敏感点。
7.2.2 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建设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有树脂洗脱水、氰化废水和各种含有机物的工艺废水,排放量及排放浓度详见表5-7,本项目左卡项目排放污水量为1316.79t/d,其中高浓废水1298.79t/d,排入污水处理站高浓废水池处理,生活污水水18t/d,排入污水处理站低浓池处理。
生产废水进入左卡地块设置的2个污水收集池内均质后,送到全厂污水处理站高浓废水池集中处理。其中1号污水收集池容积100m3,主要用于收集126-1号厂房一次液生产过程中排放的55.6t/d污水,在1号100m3废水池均质后排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均质后COD浓度约为14932mg/l,2、3号厂房排放高浓废水1243.19t/d,在左卡地块2号300m3废水池均质后排入污水处理站高浓池处理,均质后COD浓度约为9071mg/l,设计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为3h,因此项目污水处理池容积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废水排放量及均质的要求。
项目冷却水等均由全厂冷却水站供应,本项目使用后,仍回到全厂冷却水系统,定期统一排污,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其中冷却水及生活污水入低浓度废水池进行处理。
本项目排放污水进入全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入化工园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项目排水污水均质后可以满足全厂污水处理厂进水要求,处理后污水可以满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因此,项目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小。

 7.2.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项目噪声排放主要为风机、干燥机、过滤机等产噪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各产噪设备均安装在车间内,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质量好的设备,安装时设减振基础,进、出口等管道连接处采取软连接的方式,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经厂房阻隔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在本项目运行前附近居民即将迁出,运行后周围500m内无居民,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7.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
⑴ 一般废物
生活垃圾统一集中交由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
⑵ 危险废物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反应废液、蒸馏残液、残渣、废包装物等14301.16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划分,均属于危险废物,在厂内专门规划场所分类暂存。
其中除氰化钠废包装物及氰化反应属剧毒物质,需进行预处理,氰化钠工段常备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11%)水槽,凡接触氰化钠的包装物均应在水槽中浸泡,使氰化钠转化为无毒物质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经以上方法预处理后的氰化物废包装物与其它危险废物统一收集,暂存。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中,含氯废物包括氢化工序产生的废盐渣、炭渣及乙酰浓缩废液,共1857.61t/a,送环保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焚烧处理,另外,蒸馏残液等,为不含氯废物,送全厂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全厂焚烧炉处理能力为20t/d,全厂焚烧炉处理能力可以满足本项目要求,其余固体废物中废盐及废炭渣等厂内套用,其余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利用,协议详见附件。
全厂焚烧系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见图7-6。
 
 
 
上述措施处理处置措施合理可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8 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8.1 大气污染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项目各工序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氰化尾气及一些溶剂损失产生的废气,污染物质主要包括HCN、甲醇、乙醇、丙酮、氯化氢、氨、DMF等,在各工序采取预处理措施后,统一收集至左卡地块统一尾气净化排气点,经1级水吸收+1级活性炭吸附后经30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各尾气预处理措施如下:
⑴ HCN尾气
项目氰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HCN尾气,采用7级碱性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氧化吸收,处理原理如下:
2CN-+4NaClO        2CO2+N2+4NaCl
氰化氢吸收罐中分别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和20%液碱,控制各罐中pH>10,通入氰化氢尾气后产生含氰废水,放置反应8~10小时,取样化验,氰根含量小于0.5mg/l时可以排放至全厂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如不合格,则补加次氯酸钠继续处理直至合格。
经采取7级碱性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氧化吸收后HCN去除率>99.9%。
⑵ 含氨尾气
建设项目产生的氨拟采用盐酸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当吸收液浓度降至15%以下时,应更换吸收液,吸收液统一收集送至集团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该处理工艺吸收效率达99%以上。
⑶ 含HCL尾气
建设项目HCL尾气,采用碱液吸收,吸收液统一收集送至集团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该处理工艺吸收效率达99%以上。
⑷ 含丙酮尾气
项目产生含丙酮尾气,其中有些工段含丙酮尾气中还混有乙醇等溶剂损失,对于全部含丙酮的尾气采取1级水吸收+1级活性炭吸收的方式进行预处理,处理产生废吸收液吸收液统一收集送至集团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废活性碳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丙酮经预处理及排放口处理后总净化效率达90%以上。
⑸ 含甲醇、乙醇、DMF尾气
建设项目产生的含甲醇、乙醇、DMF尾气均采取一级水吸收预处理,吸收效率可稳定达到70%,再经排放口处理,总净化效率可达91%以上。处理产生废吸收液吸收液统一收集送至集团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⑹ 三足式离心机废气治理措施
项目在三足式离心机出料口上方加装集气罩,将其挥发产生的有机溶媒统一收集至车间排气筒,经水吸收后再经排放口处理,总净化效率可达91%以上。

8.2 水污染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生产废水进入左卡地块设置的2个污水收集池内均质后,送到全厂污水处理站高浓废水池集中处理。其中1号污水收集池容积100m3,主要用于收集126-1号厂房一次液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1号车间废水量约为55.6t/d,COD浓度约为14932mg/l,2号污水收集池容积300m3,用于收集126-2、126-3厂房各种产品合成、树脂再生及溶剂蒸馏产生的生产废水,水量约为1243.19t/d,混合COD浓度约为9071mg/l,建设单位设计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为3h,因此项目污水处理池容积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废水排放量及均质的要求。
项目冷却水等均由全厂冷却水站供应,本项目使用后,仍回到全厂冷却水系统,定期统一排污,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低浓度废水池进行处理。

8.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项目噪声排放主要为风机、干燥机、过滤机等产噪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各产噪设备均安装在车间内,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质量好的设备,安装时设减振基础,进、出口等管道连接处采取软连接的方式,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经厂房阻隔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8.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⑴ 一般固体废物处理
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外包装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统一集中交由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
⑵ 危险废物处理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建设项目产生的滤渣、滤液、蒸馏残液、废炭等均属于危险废物。其中除氰化钠废包装物属剧毒物质,需进行预处理,氰化钠工段备有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11%)水槽,凡接触氰化钠的包装物均应在水槽中浸泡,使氰化钠转化为无毒物质,反应方程式如下:
6HCN-+Fe2++6OH-       Fe(CN)64-+6H2O
经以上处理后废包装物用清水冲洗干净,方可作为危险废物移出氰化岗位。硫酸亚铁水溶液每五天更换一次,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处理。
经以上预处理后的氰化钠废包装物与建设项目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的具体去向详见表8-3;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中,含氯废物包括氢化工序产生的废盐渣、炭渣及乙酰浓缩废液,共1857.61t/a,送环保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焚烧处理,另外,蒸馏残液等,为不含氯废物,送全厂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全厂焚烧炉处理能力为20t/d,焚烧炉处理能力可以满足本项目要求。
⑶ 危险废物贮存
危险废物要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进行贮存、运输和处置,为此,提出以下防治和管理措施。
①危险废物均应置于密闭的专用容器中,暂存于储存库中,并对储存库房地面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
②危险废物堆放处要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③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并注册登记,作好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
④定期对贮存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8.5卫生防护距离

  项目所在化学工业区设置有卫生防护距离为1.5km,因此本项目在园区范围内,参照以上卫生防护距离执行,在化工园区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住区搬迁措施后,在此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没有常驻居民等环境敏感点。

9 环境风险评价

国家环保局1990年第057号文《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环境风险评价。2006年新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关于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督查情况通报》、《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及《关于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通知》等,均要求对存在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和火灾、爆炸等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9. 1环境风险识别

9.1.1物质危险性识别
⑴ 化学品性质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料主要有氰化钠、氨、甲醇、乙醇、氯化氢、氢氧化钠、DMF、丙酮、环己二胺、硫酸等。其理化性质见表9-1。

⑵ 危险性识别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判断标准,对本企业所涉及的化学品进行逐一筛选。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等技术资料,对本项目涉及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毒理性质等进行分析。
9.1.2生产装置的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生产环节中无高温高压反应,生产过程中采用间歇式操作,生产装置危险性较小。
9.1.3储输系统危险性分析
建设项目储运系统主要依托全厂罐区、库房及原料输送系统,上述原料罐区、成品库区、危险化学品库区为全厂公用,风险评价已在全厂公用工程报告中有详细论述,因此,本评价略。
仅对左卡生产区暂存物料情况进行分析。

9.2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对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中的危险物名称及临界量情况。
建设项目原料的储存量均小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附录A表3以及《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0)的临界量,说明建设项目虽有危险物质存在,但为非重大危险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
环境空气风险评价范围为:以生产区域为原点,周围3km范围。

9.3集团现有事故回顾

经调查,东北制药集团成立于1946年,左卡尼汀车间运行至未发生过重大环境风险事故。
 

9.4 源项分析

9.4.1最大可信事故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2004)的定义,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以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国际上一般将重大事故的标准定义为:导致反应装置及其它经济损失超过2.5万美元,或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主要有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9.4.2事故发生的概率
⑴国外石化企业事故分析
根据《世界石油化工企业特大型事故汇编(1969年~1987年)》的资料,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的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按装置分布统计。
世界石油化工企业罐区事故占石化行业事故发生率的16.8%,另外蒸馏装置事故率为3.16%,事故发生率远低于罐区事故率;事故原因中阀门管线泄漏,占35.1%,其次是泵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分别达18.2%和15.6%。
⑵国内石化企业重大事故分析
根据国内1950~1990年40年之间石化行业发生的事故统计资料,经济损失平均在10万元以上的事故为204起。统计结果可知,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是我国石化企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生产事故和设备事故。
最终确定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源项为生产过程中物料泄漏。
发生事故的原因,多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构件失灵、密封不合格等原因所造成。我们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了汇总统计。
本项目主要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为毒物泄漏、易燃物质火灾及爆炸,发生可能性均较小,后果是可以接受的。

9.5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

9.5.1风险防范措施
机构设置
根据项目特点,全厂将设置专门的安全环保机构,承担整个原料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运行后的安全环保工作,本项目在左卡尼汀系列产品生产区设置专职环保员,负责整个车间的环境管理、事故应急处理等工作;环境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根据目前国家环境管理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规则和事故应急计划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手段和设施,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总图布置和建筑的安全防范措施
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中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车间和厂区总图布置应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 1999年修订版)设计;建筑方面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等有关规定的要求,保证项目建成后的安全运行。
①车间和厂区总平面布置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要求,所有建、构筑物之间或与其它场所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防止在火灾或爆炸时相互影响。车间和厂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事故防范要求,有应急救援设施、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②土建设计中,构筑物设计考虑防雷、防静电措施和耐火保护。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规范要求进行防爆设计。
③生产装置区应保证通风,以利可燃气体的扩散,防止爆炸。生产装置区内的安全卫生设计充分考虑了防爆区和非防爆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
④按规范设置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以便紧急状态时保证人员疏散;工艺联合装置内设有必要的检修、吊装通道,可兼作消防通道。
⑤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高压水消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⑥在生产车间按物料性质和人身可能意外接触到有害物质而引起烧伤、刺激或伤害皮肤的区域内,均设置紧急淋浴和洗眼器,并加以明显标记。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⑦禁火区均设置明显标志牌;凡容易发生事故及危害生命安全的场所以及需要提醒人员注意的地点,均按标准设置各种安全标志;凡需要迅速发现并引起注意以防发生事故的场所、部位均按要求涂安全色。
⑧选择厂区内最高建筑物的显著位置处设置风向标、风袋,以便指导人员的撤离和疏散。
危险化学品管理、储存、使用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危险物质在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为避免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厂内应切实作好防范工作,设置专人管理。本项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根据用途和类型不同储存在不同的储存场所,并设有相应的围堰。
①危险化学品管理:将严格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来管理;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对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经常性对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设立专用库区,符合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条件(防晒、防潮、通风、防雷、防静电等安全措施);危险物质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应定期检查;建立健全安全规程及值勤制度;对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及警示牌,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进行严格登记;对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应经有关检验部门定期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凡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岗位都应根据消防条例,配置合格的防毒器材、消防器材,以及通讯、报警装置,并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所有进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岗位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③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
工艺设备及装置安全防范措施
①所有管道系统均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制作及安装,由当地有关质检部门进行验收并通过后方能投入使用;物料输送管线要尽可能减少使用接合法兰,以降低泄漏概率;定期进行试压检漏。
②按《安全标志》规定设置有关的安全标志;作业现场物料输送管道,应涂刷安全标准色,并标明物料名称和走向标志,阀门应有开关标记,漆色符合有关规定。
自动控制设计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用于对火灾情况进行监控。
②在车间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随时监测操作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报警信号映入主控室,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证安全。
③各原料罐及反应罐等均应配置性能良好的液面显示和压力指示装置,并能达到联锁自控。当储罐出现液面过限和超压时,能自动报警,同时自动联锁切断进料罐门,避免出现由于满罐冒顶及超压引起的爆罐(管)泄漏事故。
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①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仪表负荷、消防报警、关键设备等按一类负荷设计,采用不间断电源装置,事故照明采用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灯照明。
②电气设计均按环境要求选择相应等级,根据车间的不同环境特性,选用防腐、防水、防尘的电气设备;在设计中应强调执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GB50254-96)等的要求,确保工程建成后电气安全符合要求。
③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执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爆炸危险区内应按有关标准选用相应防爆电气设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可产生静电的物体,如设备管道等都采用工业静电接地措施;建、构筑物设有防雷设施。
消防系统设计
①项目设计依据国家现行消防法规的要求,结合总图布置、工艺特点及物料性质等,从工艺生产、总图布局、建构筑物防火处理、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可燃气体监测、防爆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所带来的损失。
②厂区内设有消防水池,储备消防用水;消防水量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确定;消防供电为双回路供电。
③消防供水管道分别接自厂区室内及室外消防管道。
④为有效预防火灾,及时发现和扑救,在各车间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有人值班的控制室设报警控制器。在出入口、楼梯口设手动防消报警按纽。
⑤按规范要求除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罐区设置泡沫灭火器外,厂内要安放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⑥设置事故水池,用于储存消防废水。消防废水池容积需满足消防废水储存需求。
其它安全防范措施
①所有自动控制系统,应同时并行设置手动控制系统。
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规范要求进行防爆设计,采用门窗泄压措施,车间内设通风。
③设备、容器、管道等需检修并运用明火时,必须彻底排除物料,并确认车间空气和设备内部空气中可燃物质成份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采取严格防火措施,才能将火源器材带入禁区进行检修。
④对设备应建立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对出现的故障要及时排除,使各种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和清除设备、管线的跑、冒、滴、漏。
⑤在厂内发生风险事故时,须保证厂区雨水排放口处的闸门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事故废水或消防废水排入雨水管线造成环境污染。
⑥工程可以实现环境污染三级防控体系,即围堰+事故污水收集池+排水切换装置,能够实现将污染控制在厂区内的目的。因此,可在车间外围设置围堰。
9.5.2风险应急预案
(一)指挥部
⑴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建设项目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在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起领导和指挥作用。。
组长:刘焕明(总经理)  副组长:曲壮志、张文庆(副经理)
成员:胡震宇(安全员) 王敏强(调度长) 田宝新(工段长)         杨德海(组长)王庆韬、李卫国、房德昌、晋永江(调度)
⑵机构职责
包括负责组建本单位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负责制定本单位《剧毒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预案》落实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负责及时向厂领导、相关部门及公安处报告事故情况及信息。
⑶通信联络
①本单位人员联络电话。
②厂办电话:6833、6766 公安处值班室电话:6751、6116
     生产技术部调度值班室电话:6802、6502
③市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31602805  31602808(夜间)
   火警电话119   治安报警电话110    医疗急救电话120
(二) 专业救援队
① 通讯队:负责发生突发事故时的联络工作,同时包括向外界求助(如消防)。
② 治安队:维持厂内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有计划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边界人员和车辆的进出。
③ 事故源控制队:根据事故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引起事故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的扩大。
④ 抢险抢修队:该队人员在自身防护完全具备的前提下,进入事故现场,抢修设备、物资,同时将事故区域内易导致事故扩大的物资进行转移,防止事故的扩大,降低事故损失。
⑤ 医疗救护队:负责寻找、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保障人员的安全,保证将伤者及时送到医疗部门进行治疗。
⑥ 运输队:负责急救行动中人员、器材、救援物资的运输工作。
⑦ 物资供应队:为救援提供物资保障,确保事故救援顺利的进行。
㈢ 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程序
⑴ 预案分级
① 一级预案启动条件
一级预案为厂内事故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仅局限在厂区范围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影响,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
② 二级预案启动条件
二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贮罐破裂或爆炸造成泄漏,但泄漏量估计波及周边范围内居民,为此必须启动此预案,拨打110、120急救电话,并迅速通知周边友邻单位、社区街道、派出所及地方政府,在启动此预案的同时启动一级预案,不失时机地进行应急救援。友邻单位、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领导小组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本公司的救援专业队,也是外单位事故的救援队和社会救援力量的组成部分,一旦接到救援任务,要立即组织人员,及时赶赴事故现场。
③ 三级预案启动条件
三级预案是所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贮罐破裂或爆炸造成大量泄漏迅速波及2km2范围以上区域时需立即启动此预案,立即拨打110、120,并立即通知沈阳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沈阳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现场处理小组、沈阳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现场勘查小组、沈阳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小组、沈阳市环保局及地方政府,联动政府请求立即派外部支援力量,同时出动消防车沿周边喊话,疏散居民,特别是下风向的居民。
⑵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生产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经生产部确认环境事件等级后,10分钟内报告沈阳市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启动政府及区域联动环境事件预案并逐级上报。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0分钟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给当地群众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扩散方式、可能波及人员、范围、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续报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和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执行。
(四)紧急安全疏散
发生有毒物质泄漏或爆炸需要紧急疏散撤离职工时,保卫部、生产部、质检中心负责人要组织人员查明毒物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组织人员尽量向事故泄漏点上风向撤离,若距离事故源点距离很远,难以迅速到达时,则应沿着垂直于风向迅速撤离至毒物扩散影响区范围外。可能威胁到公司外居民安全时,治安保卫队、应急救护队根据以上原则做好疏散群众的工作,公司周边情况要及时向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五)事故应急终止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应急终止。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应急状态终止后,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指示,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应急状态终止后,在生产副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生产、机动、保卫、总工办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应急状态终止后妥善处理好在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尽快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
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实施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订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
(五)事故后续处理
事故后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保证车间内的通风,使有害气体排出;对设备等也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事故过程中受污染的水体要进行集中收集,送废水处理岗位处理,防止其扩散和转移,以免污染其它水体和土壤。已被污染和废弃的物料要集中进行妥善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查清事故原因后,应制定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与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对比,提出改进方案;对职工操作方法上存的问题,与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对比,提出改进方案;对设备设施及其现有安全装置存在问题的,可进行技术鉴定,及时维修,使其处于安全有效状态,无安全装置的要按规定设置;组织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应按有关规定及现代管理要求予以解决。
(六)应急救援保障
本工程备有应急救援保障设备及器材,包括防护服、消防车、吊车、水喷淋系统、消防水泵、各式灭火器材、氧气呼吸器、氧气充填泵、氧气苏生器、担架、防爆手电、对讲机、手提式扬声器、警戒围绳等,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提供,生产部负责储备、保管和维护。
除此之外,本工程还应配备一些常规检修器具及堵漏密封备件等,以便检测及排除事故时使用。
(七)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⑴ 环境突发事件监测单位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⑵ 工作职责
负责对污染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指导检查各公司监测部门的应急监测工作;负责对污染实施跟踪监测,为应急工作终止提供科学依据。
⑶ 环境空气监测方案
大气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案
水污染物监测
水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案详见
⑸ 分析及快报编制安排
分析由全厂化验中心负责,24小时值班;快报编制由沈阳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组负责,24小时值班。
(八)日常管理
为加强公司管理,降低突发环境事故的发生率,主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 相应的工作制度
① 值班制度:对于昼夜值班的人员,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② 检查制度:结合日常生产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组的工作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估。
③ 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的会议,汇报上阶段的生产情况和救援组工作情况,总结上阶段的成果和吸取教训,找出不足并及时整改,同时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
⑵ 培训和演练
① 培训:定期对公司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接受培训人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侧重点,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
A、操作人员:主要培训内容包括:a、如何鉴别异常情况,以及报警的能力和意识;b、对待不同的事故如何处理;c、事故突发后如何互相救助;d、岗位救援器材的使用。
B、应急救援队:主要培训的内容包括a、各种器材的应用;b、不同事故的相互救援知识;c、与上下级的联络方式。
② 公司组织人员定期进行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提高他们的应变水准和处理事故的反应能力。

10 清洁生产评价

2002年6月4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所谓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推行清洁生产目的是要求企业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源头上削减污染,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预防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政府提倡的环境保护政策。清洁生产就生产过程而言,它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害原材料,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前减少它们的数量、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可体现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最小、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最小;二是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三是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四是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本项目原料药所涉及的原料均为基础化工原料,本评价主要从工艺的角度,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要求,对项目现有的清洁生产水平尽量予以定量化分析,同时从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方案,尽力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把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

10.1 清洁生产方案

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将环保、健康和安全放在其经营的首位,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⑴ 强化清洁生产的管理,包括完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优化操作,尽量减少“三废”的产生;
⑵ 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奖惩原则,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⑶ 技术改造和开发方案,包括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良、新型无废或少废技术和环境友好设备与材料的应用;将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工艺设计贯穿到技术改造中,力图在生产工艺设计中考虑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⑷ 产业方案,包括突破工艺界限的全流程综合环境设计等。

10.2  清洁生产先进性分析

目前,国家公布的清洁生产名录,尚无该项目生产工艺的相关内容,由于本建设项目产品生产工艺在国外、国内均处于保密阶段,生产工艺水平很难与同类产品作比较,因此仅对搬迁前后项目清洁生产情况进行定性的对比分析。
10.2.1 工艺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分析
左卡尼汀主要生产方法有微生物发酵法、酶法转化和化学合成法,酶法转化的生产产量和底物转化率都相对较高,但由于酶和辅因子价高、反应条件要求严格等原因,前景不容乐观,而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发酵法有可能今后左卡尼汀研究开发的热点,目前国外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左卡尼汀。
东药左卡生产采用环氧氯丙烷合成法,通过使用少量手性催化剂诱导非手性底物与非手性试剂反应,直接合成手性产物,优点在于合成路线简短,右旋废物量少,缺点是生产中应用剧毒氰化钠。东药生产的左卡尼汀系列产品质量符合美国、欧洲等国家药典的标准,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较高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与国内其他几家左卡尼汀生产厂家相比,左卡尼汀系列产品无论在系列产品数量、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工艺水平、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等方面全面处于很大的领先地位。
10.2.2 产品性能先进性分析
东药生产的左卡尼汀系列产品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和出口标准的。
10.2.4 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分析
采取溶剂回收措施,使溶剂大部分循环套用,既降低了产品单耗,又减少了项目溶剂损失排污量。
建设项目产生的工艺尾气在搬迁前大部分均为无组织排放,搬迁后均采取净化、收集,使各工艺尾气实现由组织达标排放,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负荷,有效的控制了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一起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有效控制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水污染物排放负荷,污水处理站污水出水满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滤渣、残液、废盐、包装物等危险废物全部均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固体废物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风机等加消声器、隔音间,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有效控制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0.2.5 搬迁后清洁生产改进措施
⑴ 采用双效或者三效蒸
发设备替代原有的浓缩罐、强制外循环等设备:我公司现有的溶媒浓缩以及中间体一次的浓缩均使用浓缩罐及内循环,强制外循环等设备,浓缩效率低下,能耗高,生产周期长,双效或者三效浓缩设备能耗可降低30~50%。
⑵ 用液环泵替代原有的水环泵进行溶媒的浓缩以及干燥过程应用:原有水环泵作为真空设备时,未能有效冷却的溶媒会进入水系统,造成溶媒损失,同时COD排放量较大。使用液环泵后,这部分溶媒可有效冷却回收,提高了溶媒的回收率,减少了COD的排放。
⑶ 采用溶媒泵替代真空输送溶媒:真空输送物料,溶媒损失较大,增加了二次回收的负担(若使用液环泵等设备需增加相应的回收设备),使用溶媒泵,能够有效避免这部分损失,且安全、高效,节能。
⑷ 采用下出料离心机等密封性能较好的设备来替代现有的三足离心机等设备进行物料的分离过程操作,减少物料损失,提高现场的清洁生产水平:现有设备敞口作业,溶媒损失大,工作环境差,采用下出料等设备后,现场环境大大改善,溶媒挥发量减小,回收率提高,且能够较好的保证生产安全,有助于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⑸ 用原盘干燥机替代浓缩罐:原盘干燥设备浓缩效率高,浓缩时间短,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该技术填补国内该产品生产应用的空白。
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在减少物料、能源消耗的同时,对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均采取了技术成熟的治理方案,使各种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该建设项目较搬迁前清洁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工程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10.2.6 搬迁前后清洁生产指标对比
因产品要求提高,项目生产过程中有部分有机溶媒改用甲醇替代原有乙醇,因此本次搬迁后各产品甲醇单耗上升,乙醇单耗大幅下降。
本项目实施后较搬迁前物料消耗及各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所降低,溶剂回收率、反应收率有所提高,搬迁提高了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项目排水基准水量执行《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中表4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本产品属维生素BT,参照维生素B1标准即3400m3/t产品,而本项目搬迁后单位产品排水量约为217.3t,远小于GB21904-2008中要求,因此认为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较高。
10.2.7 搬迁前后清洁生产改进一览表
本次搬迁改造,左卡尼汀系列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改进。

11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1.1 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之一,对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间国家对SO2、烟尘、工业粉尘、CODcr、NH3-N、工业固体废物等6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而“十一五”期间国家只对SO2、和CODcr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11.2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根据《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排污总量控制暂行规定》及本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选择本项目的总量控制因子为:
水:CODcr、CN-
固废:危废。

11.3 污染物排放总量

根据工程分析及污染负荷预测结果,该建设项目在各种污染物治理达标的情况下。
项目建成后总量控制因子为CODcr总量控制指标为121.67t/a。固体废物均可以得到有效处置,因此,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因子为0。

11.4 总量平衡方案

建设项目排水由开发区排水管网汇入到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处理的的排水最终汇入细河。CODcr产生量3997.1t/a,通过企业内污水处理站净化,CODcr排放量降至121.67t/a。该增量将通过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行平衡。

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工程开发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环境经济的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以货币的形式定量表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相应的环境工程效益,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使建设项目在营运后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1 环保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环保投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治理、废水治理、噪声治理、环境监理及绿化等。
环保投资费用8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9472万元的4.3%。

12.2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达到设计生产纲领满负荷生产年份,全年销售收入26400万元,利润总额2503.72万元,投资利润率、盈亏平衡点均达到同行业较高水平,说明本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抗风险能力。

12.3环境效益分析

⑴建设项目的主要设备安装消声器,选用低噪声、低转速、质量好的风机,并设减振基础,进、出口与通风管道采取软连接的方式,主要噪声源所在车间墙壁及棚顶安装吸声材料作吸声隔声处理,保证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声环境质量,大大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⑵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其产生的污染物如不加治理直接排放,必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难用货币表示。为此,本工程环保投资835万元(占总投资的4.3%),对污染物进行全面治理,使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综上,建设项目经对各类污染物进行全面治理,使其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并且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带动开发区相关行业经济发展,最终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13 公众参与

13.1公众参与目的

环境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与公众之间进行的联系和交流,是环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决策的有效方法。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不仅可提高环评的有效性,而且能在公众参与活动中来维护其环境权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履行其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促进环评制度的完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13.2公众参与方式

本次环评采取环评信息公示和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两种方式。

13.2.1 环评信息公示

环评信息公示分为两个阶段,即接受环评任务后的首次公告和环评报告书基本编制完成上报审批前的第二次公示。
公示的方式采用在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网站上公示,第一次公示时间为2010年1月20日,公示期为10天;完成环评报告书编制后于2010年2月3日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10天。

13.2.2发放调查表

为了更好的了解直接受影响人群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以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向项目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征求对本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3.3公众参与结果

13.3.1公示结果

两次公示规定的期限内均无公众反馈意见。

13.3.2发放调查表结果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共发放意见调查3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0份,回收率100%。被调查对象均为临近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化工园办公室工作人员、年龄在22~5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大专和博士之间。
调查、走访的单位和人员中,对该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
大多数人对工程内容了解一点,在“对现状的满意程度”一项选择时,大部分人选取了“一般”;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一项选择时,大多数人选的是可接受;在“对该项目建设的综合意见”益祥选择时, 56.7%的人对该项目建设表示支持,43.3%对该项目建设表示无所谓,均无人员对该项目建设表示反对。

13.4 公众参与结论

建设项目属于搬迁项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中包括搬迁项目用地。两次公示无反馈意见,被调查人员对该项目建设均无反对意见。
企业在建设和投产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环境保护,配备较完善的污染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处理达标后排放,并且在达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
另外,企业在进行自我宣传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的工作的宣传,以解除公众的担忧,争取公众对企业的支持。
工程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各污染防治措施,搞好绿化和景观工作,注意施工期的环境问题。
从两次公示和发放调查表的反馈意见来看,公众对对本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14. 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性分析

 

14.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第一类鼓励类十一医药类中第1项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 第7项为“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 第12项为“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
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第一类鼓励类医药类中第1项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 第8项为“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
本项目产品左卡尼汀系列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14.2项目选址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拟选厂址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园区内,沈阳化学工业园的产业链由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橡胶加工和精细化工等5大核心产业链构成,园区的产品链由甲醇及深加工产品链、CPP产品链、优势氯产品链、橡胶加工产品群、周边资源利用产品群、炼(油)-化(工)一体化产品群等3个产品链和3个产品集群构成,与沈阳市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建设项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因此,符合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求。化学工业园土地用地规划见图14-1。
 

14.3 选址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容性分析

建设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范围;根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居民区将全部搬迁,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到本项目投产前,防护范围内居民区将不复存在。
建设项目原料储存罐区边界距地表水域>150m,设施底部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地质结构稳定,无不良地质条件;满足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选址要求。
郎家水源位于厂区东南方向,距离约7.0km,厂址所在地区地下水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不指向郎家水源方向。
综上分析,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相容。

14.4 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分析

由建设项目对所在地区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排放的工艺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小,与本底叠加后仍不超标。废水经厂内预处理后,排入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理处置。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可行。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相关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规划,平面布局合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设项目在拟选厂址建设可行。
 
 
 
 

15 环境管理与监测规划

 
环境管理是项目建设者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项目业主积极并主动地预防和减缓各类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促进项目建设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制定出详尽的项目环境管理监控(管)计划并加以全面的实施,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风险和使得污染源稳定超标排放。为此,在项目建设及投入运营期要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法规,正确处理好项目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而真正使项目的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本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主要是依据本项目环评报告书中各专题提出和分析过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等,提出该项目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供各级环保部门及企业对该项目实施环境管理时参考。
 

15.1 环境管理

15.1.1环境管理机构
环境管理是通过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危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管理要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业务部门分工负责。 因此,在厂内设置环境管理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该项目实际情况,环境管理机构依托全厂环保处,并设置负责左卡尼汀生产车间的专职环保员,负责该项目环境保护日常工作。在各车间的主要排污岗位应设置兼职的环保员,负责对环保设施的操作、维护和保养以及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要做好记录,建立排污档案。
15.1.2主要职能
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环境管理职责如下:
⑴ 在企业内部具体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同时负责监督、检查各生产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及有关政策和规定的情况。
⑵ 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厂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制定环保考核制度、条例、办法等。
⑶ 检查本厂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负责各排污口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⑷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业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环保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环保科研和学术交流,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特别是清洁生产工艺。
⑸ 领导和组织公司的环境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对生产部门进行污染控制的指导和处罚。
⑹ 监督检查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执行情况,监督所有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⑺ 处理环境纠纷及污染事故,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⑻ 负责公司环境统计工作,并根据统计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时定量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⑼ 负责公司环保工作年度总结,对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整改完善意见。
15.1.3环境管理手段
⑴ 经济手段
    在企业内部把环境保护列入统计评分计奖的指标。
⑵ 技术手段
在制定产品标准、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等工作中,把环境保护的要求统一考虑在内。
⑶ 教育手段
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环境意识,使干部和职工自觉地为环境保护进行不懈的努力。
⑷ 行政手段
将环境保护列入岗位责任制、纳入生产调度,以行政手段督促、检察、批评、表扬、奖励或惩罚,使各部门更好的完成环保任务。
 

15.2 环境监理

依据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辽环发[2007]24号《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境监理是了解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排污和影响情况,并制定相应措施,使其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调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项目管理政策和提供决策依据。
15.2.1环境监理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理合同,对项目施工建设实行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为保证“三同时”的实施和验收把好关;环境监理是建设单位自身的需要,可以帮助业主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其解决;环境监理是公众要求的需要,如有扰民问题便于及时得到解决。依据国家、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依法签订的建立、施工承包合同,按环境监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履行环境监理义务,独立、公正、科学、有效地服务于本工程,实施全面环境监理,使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有效控制工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得到落实。
15.2.2环境监理的范围和要求
⑴ 环境监理范围
①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后方工程,施工期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②环保设施的落实情况;
③环保依托工程建设运行情况;
④变更设计后原环保设施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和相应要求;
⑤环保范畴内对建设工程其它方面的监理工程(工程监理、水保监理等)。
⑵ 监理要求
①环境监理单位同时对建设单位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②环境监理人员会同施工单位编写环境监理文件,包括:日志、月报、中期报告、年报作为“三同时”验收的技术文件;
③环境监理单位根据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
④具有综合性,在环保范畴内对工程其它方面的监理(工程监理、水保监理等)提出建议。
⑶ 环境监理内容
环境监理主要包括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保设施监理:环境保护达标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种污染因子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情况;生态保护措施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水土保护措施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施工时段的具体内容不同,环境监理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交工以及缺陷责任期。
① 施工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监理任务主要是编制环境监理细则,审核施工合同中的环保条款、承包商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核实工程占地和准备工作,审核施工物料的堆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如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则要补充环境监理评估,具体内容是:工程进展情况、采取的环保措施追记;检查环保设施是否落实;环保工程是否满足环评设计要求;是否有遗留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计划安排。
② 施工阶段
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其内容主要是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施工过程。本项目施工阶段主要的环境监理要点如下表所示,环境监理人员根据要点进行监理,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③交工及缺陷负责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相关资料的汇总、环保工程的施工等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针对施工场地清理的监理。
本项目已开工建设,按要求应补充监理评估,具体补充工程进展情况,采取的措施追记;检查环保措施是否落实;环保工程是否满足环保设计要求;是否有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及计划安排。
⑷ 环境监理费用

15.3环境监测规划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产生特点,确定环境监测的内容有:主要废气、废水污染源排放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测,厂界噪声监测等。监测工作由本厂监测部门进行。
本项目投产后将布设废气、废水监测点位,对其排放进行控制。具体监测计划如下:
⑴ 废气监测内容:
对甲醇、氨、氯化氢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月监测1次。
⑵ 废水监测内容:
在车间排放口分别对pH、CODCr、CN-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pH、CODCr均采用常规监测方法。
对废气、废水的监测,从布点到取得数据的整个过程均应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存档。
建设单位仅在全厂污水处理站设置在线监测仪器,在车间废水排放口不设置在线检测仪器,车间污水排放采用人工取样的方式,定期进行监测,监测周期每天一次。

15.4排污口规范化

根据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和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企业所有排放口,包括水、气、声、固体废物,必须按照“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分布图,同时对污水排放口安装流量计,对治理设施安装运行监控装置。排污口的规范化要符合沈阳市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要求。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国家环保总局统一定点制作,并由沈阳市环境监理部门根据企业排污情况统一向国家环保总局订购。企业排污口分布图由沈阳市环境监理部门统一绘制。一般污染物排污口(源),设置提示式标志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污口设置警告式标志牌。
标志牌设置位置在排污口(采样点)附近且醒目处,高度为标志牌上缘离地面2m。排污口附近1m范围内有建筑物的,设平面式标志牌,无建筑物的设立式标志牌。
规范化排污口的有关设置(如图形标志牌、计量装置、监控装置等)属环保设施,建设单位必须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如果需要变更的必须报环境监理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15.5竣工验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在项目投产试运行三个月并正常运行后,公司应向环保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各项环保设施的验收工作。

16 评价结论与建议

16.1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左卡系列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相关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规划,平面布局合理,选址合理可行。

16.2环境质量现状

⑴废气
评价区域三个监测点位的NO2 、SO2、甲醇、氯化氢日均值和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值各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0.08倍。厂界三个监测点位的甲醇、氯化氢、氨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⑵地表水
细河枯水期水质河赵家桥、土台桥断面等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最大超标1.75倍,氨氮最大超标5.1倍,石油类最大超标3.49倍,总磷最大超标1.9倍;丰水期、平水期CODcr、氨氮、总磷亦超标,说明细河水质有机污染严重,污染特征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⑶地下水
评价范围内地下水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
⑷噪声
拟建厂址处昼、夜间噪声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⑸土壤
化工园区规划范围内9个点位Cd均出现超标现象,超标倍数为0.14~5.0倍,说明化工园所在的大部分区域已经不同程度受到Cd污染,超标率为77.8%。
厂界范围内6个点位的Cd,2#和3#两个点位的Cu和Ni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但均满足《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以上两个标准要求。说明项目用地受到Cd污染。

16. 3 污染防治措施

16.3.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环境空气
由于建设项目建设期需进行土方工程、对建筑材料运输装卸等,因此,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将对附近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其主要对策有:
①应重视施工工地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制定撒水抑尘制度,做到每天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干燥和大风气象条件下,应增加洒水次数及洒水量。
②建筑材料的堆场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栏;工程脚手架外侧应使用密闭式安全网进行封闭。施工工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 m的硬质密闭围挡。
③施工期间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车速。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来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施工工地各出入口应设置除车轮泥土设施,以保障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
④加强运输管理,散装货车不得超高超载,以免车辆颠簸洒出;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
⑤散状物料运输应采取罐装或加盖苫布;散状物料运输车应尽量避开居民稠密区;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应在交通部门指定地线路上通行。
⑥加强对各种机械设备、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气和颗粒物排放。
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
噪声
①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②要求施工单位的车辆应在交通部门指定的线路上行驶,并严格控制运行车辆的运行时间,尽量压缩汽车数量与行车密度。
③施工机械应尽可能布置于对厂界外敏感区域影响最小的地点。
④尽可能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动工具。
⑤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障。
⑥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为在高噪声源附近操作的作业人员配备防护耳塞或耳罩。
废水
①在施工队伍应设兼职的施工用水管理员,负责供水管线和阀门的管理,防止滥用水和长流水,防止生活污水随处乱排。
②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
③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
④施工期废水,按其不同性质分类收集,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
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中的废钢筋、金属材料等应回收利用;废砂石等要及时清运,防止因长期堆存而产生扬尘等污染,优先用于回填处理,不能利用的运往城建部门制定的堆放场。
生活垃圾主要为废生活用品和食品垃圾,长时间对方会腐烂变质、滋生苍蝇蚊虫、传染疾病,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环卫部门联系,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16.3.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项目各工序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氰化尾气及一些溶剂损失产生的废气,污染物质主要包括HCN、甲醇、乙醇、丙酮、氯化氢、氨、DMF等,在各工序采取预处理措施后,统一收集至左卡地块统一尾气净化排气点,经1级水吸收+1级活性炭吸附后经30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
各尾气预处理措施如下:
HCN尾气,采用7级碱性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氧化吸收,HCN去除率>99.9%;含氨尾气采用盐酸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吸收效率达99%以上;含HCL尾气采用碱液吸收,吸收液统一收集送至集团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该处理工艺吸收效率达99%以上;含丙酮尾气采取1级水吸收+1级活性炭吸收的方式进行预处理,经预处理及排放口处理后丙酮总净化效率达90%以上;含甲醇、乙醇、DMF尾气均采取一级水吸收预处理,吸收效率可稳定达到70%,再经排放口处理,总净化效率可达91%以上。处理产生废吸收液吸收液统一收集送至集团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废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项目工艺废水进入左卡地块设置的2个污水收集池内均质后,送到全厂污水处理站高浓废水池集中处理。其中1号污水收集池容积100m3,主要用于收集126-1号厂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2号污水收集池容积300m3,用于收集126-2、126-3厂房各种产品合成过程中及溶剂蒸馏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
项目冷却水等均由全厂冷却水站供应,本项目使用后,仍回到全厂冷却水系统,定期统一排污,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其中冷却水及生活污水入低浓度废水池进行处理。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外包装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统一集中交由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建设项目产生的滤渣、滤液、蒸馏残液、废炭等均属于危险废物。其中除氰化钠废包装物属剧毒物质,凡接触氰化钠的包装物均应在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11%)水槽中浸泡,使氰化钠转化为无毒物质,经以上处理后废包装物用清水冲洗干净,方可作为危险废物移出氰化岗位。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中,含氯废物包括氢化工序产生的废盐渣、炭渣及乙酰浓缩废液,共1857.61t/a,送环保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焚烧处理,另外,蒸馏残液等,为不含氯废物,送全厂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其余均委托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具体处理去向详见表8-3。
危险废物要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进行贮存、运输和处置。危险废物均应置于密闭的专用容器中,暂存于储存库中,并对储存库房地面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危险废物堆放处要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并注册登记,作好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定期对贮存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项目噪声排放主要为风机、干燥机、过滤机等产噪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各产噪设备均安装在车间内,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质量好的设备,安装时设减振基础,进、出口等管道连接处采取软连接的方式,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经厂房阻隔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16.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按本报告书要求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

16.5 清洁生产

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在减少物料、能源消耗的同时,对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均采取了技术成熟的治理方案,使各种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该建设项目较搬迁前清洁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工程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16.6 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费用8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9472万元的4.3%。

16.7 公众参与

通过调查统计,所有被调查人员对建设项目均持赞成态度,认为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对促进沈阳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地区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对相关行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建议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保护当地环境作出贡献。

16.8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排水由开发区排水管网汇入到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处理的的排水最终汇入细河。CODcr产生量3997.1t/a,通过企业内污水处理站净化,CODcr排放量降至121.67t/a。该增量将通过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行平衡。

16.9 可行性结论

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程的建设既有利于建设单位的发展,又能促进和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工程选址与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相协调,符合开发区环境规划要求,选址合理;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可靠,处理效果可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污染物排放可实现最大程度削减,并满足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在认真落实本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和环保对策建议,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在拟选址建设可行。
网站首页 | 了解我们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投资者关系 | 人力资源
主办单位: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辽ICP备14003923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辽)-非经营性-2018-0024
技术支持:逐日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33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