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与责任 > 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卡前列甲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公示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1.27        浏览:25360 次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⑴通过对拟选厂区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监测,了解评价区域环境背景及环境质量状况; ⑵通过采用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本项目施工期和建成投产后,污染物的产生节点、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⑶根据需要,提出技术上可

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⑴通过对拟选厂区周围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监测,了解评价区域环境背景及环境质量状况;
⑵通过采用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本项目施工期和建成投产后,污染物的产生节点、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⑶根据需要,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使各类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排放标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总量控制要求;
⑷通过上述工作,结合规划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⑼《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发[2005]40号文;
⑾《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8;
⑿《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⒀《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1.2.2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⑴《关于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污染减排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辽环发[2007]34号;
⑵《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环发[2007]24号;
⑶《辽宁省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2007.5;
⑷《沈阳市浑河城区段及环城水系水污染防治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第35号令;
⑸《关于印发〈沈阳市“四大发展空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暂行规定〉的通知》,沈环保发[2006]16号。
⑹《沈阳市“十一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2006.10
1.2.3 导则及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93);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
⑸《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
1.2.4 项目相关文件
⑴《关于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区整体搬迁改造系列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沈开委发[2009]454号;
⑵《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卡前列甲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沈阳东药工程设计院,2009.9;
⑶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⑷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环境功能区划

该地区各环境要素功能区划详见表1-1。

1.4评价标准

1.4.1环境质量标准
⑴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特征污染物二氯甲烷参照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标准(200mg/m3)限值的百分之一;丙酮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⑵ 地表水环境
项目排水经厂内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细河,地表水细河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体标准。
⑶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水质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质标准。
⑷ 声环境
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⑸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废气
施工期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厂界无组织排放限值。
⑵废水
本项目排水进入东药集团搬迁后拟建的综合污水处理厂。
⑶废气
项目废气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其中丙酮、乙醚、正己烷等按非甲烷总烃计;二氯甲烷排放参照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标准。
⑷噪声
①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10。
表1-10  建设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设备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②运营期
厂界环境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1-11。
表1-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时间 昼间 夜间
标准值 65 55
 
⑸一般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存放执行国家《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5.1评价工作分级
  ⑴ 大气评价分级
根据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二氯甲烷为主要污染物,计算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本工程主要大气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10%,因此按HJ/T2.2-2008规定,确定本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⑵ 地表水评价分级
建设项目废水经东药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沈阳市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不直接进入地表水,故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仅作达标分析。
⑶ 噪声评价分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1995(声环境),关于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
⑷ 风险评价
由于本项目产量较少,不设置集中储罐区,无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评价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
1.5.2评价范围
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项目厂房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
⑵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厂区边界四周1m。
⑶风险评价范围为以生产区为中心,半径3km的区域。
1.6评价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评价、总图布置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7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1.7.1环境敏感点分布
化学工业园规划区域原为农业用地,现有部分居住用地,其余为建设用地。根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居民区将全部搬迁,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化工园中部现有浑蒲灌渠自东向西穿过,目前的使用性质是供下游农业用地灌溉。本项目位于浑蒲灌渠的南岸,边界距浑蒲灌渠最近距离70m。浑蒲灌渠在灌溉季节向下游农田供水。
距厂区最近的集中水源为郎家水源,位于厂区东南方向,距离约7.0km,厂址所在地区地下水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不指向郎家水源方向,因此,郎家水源不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地区无学校、医院、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点。
1.7.2环境保护目标
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
2.1地理位置
搬迁后东药集团原料药厂区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园一期用地内,该区地处城市西南三环以外,在102国道和京沈高速公路之间,位于沈西工业走廊的东北,地理位置图详见2-1。
沈阳化学工业区位于沈阳市西部,占地30km2。东起规划路(沙岭镇南部低洼水面以西),西至小高花堡,北靠开发大道(京沈高速公路以南1000~1700m处),南到铁西区界及沈盘公路以北850~1200m处。
本项目位于东药集团原料药新厂区E100地块。东药集团原料药新厂区规划总占地面积 192×104m2,其中生产地块规划占地面积为180×104m2,生活地块规划占地面积12×104m2。
2.2自然环境状况
2.2.1 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
建设项目选址地处浑河冲积平原北侧,属浑河新冲积扇近前缘部位,地势平坦开阔,地貌单一,平均海拔为35m左右,地形变化总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略微倾斜。本项目所在厂区周围为第四纪冲击层,地层组合比较均匀,和平村和兰胜台村以北属一级阶地,以南为浑河漫滩区,局部地区和德胜营子一带因风化形成细砂直接出露,并形成沙丘。
评价区属大地构造中阴山东西复杂结构带的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系的第二个一级隆起带和第二个一级沉降带交接地带的一部分,一级阶地区上部分为15~20m厚的黄色亚粘土层,再下为10m左右的黄色细砂层,中间有23m左右的黄色亚粘土,再下为灰黄色含砾粘土的中砂层,厚度30~40m之间,底部为半胶结状态的含沙层。漫滩地区表部为黄色、黄褐色的亚粘土及灰色、灰褐色的粘土所构成,厚3~5m,其下为棕黄色,黄褐色的砂砾石、砂卵石层,平均厚22~23m,中间为灰黄色的砂砾石。
一级阶地区主要含水层为灰黄色砾石粘土的中砂层,厚度在30~40m之间,上覆20m左右厚的黄色亚粘土层含水渗透系数50~80m/d,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水,属浅层承压水,地下水埋深4~8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周围地下水迳流补给,该区南部浑河漫滩有两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棕黄色砂砾石、砂卵石含水层厚20m,含水层渗透系数66~137m/d,地下水埋深1.5~3m,补给源主要稻田水渗漏,其次大气降水和地下迳流。地下水PH值大于6.5,侵蚀性CO2小于15mg/L,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流向为一级阶地大致由东向西南,水力坡度为0.0009~0.0013,在漫滩区为由东向西南,水力坡度为0.0006~0.0009。
拟建项目所在地区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35.72m,厂址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最大冻层深度1.3m。该区域地质组合均匀,无滑坡、土崩、岩溶、断层等不利地质因素,地耐力为180~200kpa。
2.2.2 水文地质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全新统砂砾石层中,据抽水资料,降深3.95m时,单井水量4700m3/d,地下水水位埋深12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变幅达2m左右。含水层渗透系数80~100m/d,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在中更新统砂砾石混土地层中和上更新统砂砾石中。据抽水资料,中更新统砂砾石混土层中地下水:降深10.49m时,单井出水量1614m3/d,渗透系数50~60 m/d。上更新统砂砾石中地下水:降深8.08m时,单井出水量1903.4 m3/d,渗透系数60 m/d。
2.2.3 气候条件
建设项目地处中纬度北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1℃;采暖期平均气温-5.2℃。其中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3℃);非采暖期平均气温17.7℃,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1℃)。年降水量680.4mm,多集中在7、8两月,并以7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8.4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并以1月份为最少(7.0mm)。
年平均气压1011.2hPa;采暖期平均气压1019.1hPa;1月份平均气压最高1021.2 hPa;非采暖期平均气压1005.5 hPa,其中7月份平均气压最低998.9 hPa.。
年平均相对湿度63.0%,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较小57.8%,并以3、4月份最小52.0%;非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66.6%,并以7、8月份为最大78.0%。
全年主导风向为S风,频率为12.0%,次导风向为SSW风,频率为11.0%。采暖期主导风向为N,频率为13.0%,次导风向为S,频率为10.0%;非采暖期主导风向为S,频率为14.4%,次导风向为SSW,频率为12.9%。
年平均风速3.30m/s,采暖期平均风速3.28m/s;非采暖期平均风速3.27m/s。其中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4.40m/s),8月份平均风速最小(2.60m/s)。
区域内常年主导风向为S风,次导风向为SSW,平均风速3.30m/s,非采暖期主导风向为S,次导风向为SSW,平均风速3.27m/s,采暖期主导风向为N,次导风向为S,平均风速3.28m/s。
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为7.5℃,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659.6mm,年日照时数为25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
2.2.4 地表水系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主要有浑河和细河。
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长白山支脉的滚马岭,流经清原县、抚顺市、沈阳市、海城市与太子河汇合后形成大辽河,于营口市入渤海。浑河全长415km,流域面积为1148km2。浑河在上游接纳抚顺市的城市污水后,于沈阳市东陵区晓仁镜村入沈阳境内,流经东陵区、市区南部、于洪区、辽中县,浑河沈阳段长172.6km,主要支流有汪家河、满堂河、杨官河、白塔堡河、蒲河等天然河及细河、南运河、新开河等人工河渠。浑河受大伙房水库放流影响,每年4~9月大伙房水库放水,平均流量7~10m3/s。
细河为浑河的一条支流,全长78.4km,起源于沈山铁路揽军屯西,于辽中县黄腊坨子汇入浑河,主要功能为接纳沈阳市北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量为70×104m3/d。细河在化学工业园的南面由东北向西南流过,距化学工业园最近距离为1.0km。
另外,在化学工业园中部有浑蒲灌渠自东北向西南穿过。浑蒲灌渠起始于谟家大闸处(浑河沈大高速公路附近),在农灌季节引浑河水向下游沿岸农田灌溉。
本项目排水经化学工业园排水管网入化学工业园(一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细河。
2.2.5 文物、古迹等
建设项目拟选厂址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区,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本评价区域内没有特殊的生态保护区及文物古迹。
2.3社会环境状况
2.3.1社会经济条件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是辽宁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沈阳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连接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优越的地缘区位环境,使沈阳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东北地区进关出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枢纽,成为东北地区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空港,现开通国内航线78条,国际航线16条。沈阳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拉近了沈阳与周边城市和各大港口的距离,传统的时空概念因交通、通讯的改善而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8大城市,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体,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随着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的构筑和形成,将成为全国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2.3.2 交通状况
化学工业园内目前没有铁路专用线。公路交通便捷,区域内部公路主要有新菜公路,周边公路有潘乌公路、沈盘公路(102省道)和京沈高速公路。新菜公路从化学工业园东北部进入园区,穿过浑蒲灌渠,在大潘镇与沈潘公路相接;沈潘公路位于化工园南面900m处,盘乌公路位于化工园西南,与化工园规划道路直接相通,向东在大潘镇西侧与沈潘公路相接;京沈高速公路位于化工园以北1.1km处,在高花镇设出入口。
2.3.3 沈阳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2.3.3.1与沈阳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
沈阳化学工业园是沈西工业走廊的一部分,是沈西工业走廊的四个功能区“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化学工业区”、“建材区”和“冶金区”之一,是沈西工业走廊内除已初具规模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外,率先启动的工业区。
2.3.3.2规划范围及产业定位
沈阳化学工业园的产业链由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橡胶加工和精细化工等5大核心产业链构成,园区的产品链由甲醇及深加工产品链、CPP产品链、优势氯产品链、橡胶加工产品群、周边资源利用产品群、炼(油)-化(工)一体化产品群等3个产品链和3个产品集群构成,与沈阳市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分近期和远期两期进行建设。近期规划区为东部的12.8km2,东起规划路(沙岭南部低洼水面以西),西至林台村。北靠规划开发大道(京沈高速公路以南1100m处)及三牤牛村,南到铁西区界及沈盘公路以北1200m处。以橡胶工业园、煤化工项目、燃料油项目、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项目为主,配套建设热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设施。化学工业园东端的4 km2区域为化学工业园起步区。本项目位于起步区北部。
远期规划区为西部的17.2km2,以物流中心、炼油工程和乙烯联合工程为主,预留部分用地。配套建设热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设施。两期共占地30.0km2,其范围为:东起规划路(沙岭镇南部低洼水面以西),西至小高花堡(市煤气公司铸造厂),西南角到盘乌公路,北靠规划开发大道(京沈高速公路以南1000—1700m处)及二牤牛村、大牤牛村等地,南到铁西区界及沈盘公路以北850—1200m处。
2.3.3.3基础设施规划
⑴ 供水规划
化工园各企业用水由园区统一供应。由郎家水源和翟家水务公司、东水西调一期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联合供水。
⑵ 排水规划
① 排水管网:园区内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各工业装置区、辅助生产装置区、公用设施等区域的生产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入雨水排水系统。
② 污水处理厂
化学工业园规划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大型企业或排水量大的企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初期雨水,由各工业企业的污水管网收集后,进行预处理,达到沈阳化学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后,进一步深度处理进入化工园中水回用系统;部分排水由压力管道排入细河。
⑶ 供热规划
根据规划所需热负荷的情况,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沈阳化工园分两期建设4×400MWIGCC热电厂,其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400MW,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技术评估。
由于热电站的建设周期较长,在近期内无法满足该区域内用热企业的用热要求,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化工园建设临时热源厂以满足该区域内用热需求,在热电厂建成后,临时热源厂作为热电厂的起动锅炉房和调峰锅炉房。
⑷ 交通规划
化工园结合沈西工业走廊铁路专用线建设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在北侧新建开发大道;改建新菜公路,扩建沈盘公路;新建区内道路网。现公路网已基本建成。
2.3.3.4入区工业项目条件
总的原则是禁止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投资的项目入区;限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替代)、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投资的项目入区。
2.3.3.5 化工园规划环评主要结论及规划审批情况
为了使化工园健康的发展,2006年沈阳化学工业园委托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沈阳化学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沈阳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对报告书进行了审查,以沈环保审字[2006]218号文件出具了对该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该规划方案经沈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2006年第三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沈阳市政府原则同意《沈阳化学工业园总体规划》方案,并已将该规划的相关内容纳入沈阳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详见附件)。
化工园规划环评审查的主要结论: 
(1)工业区内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要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卫生防护距离要严格按“报告书”执行,卫生防护距离为1.5km,在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住区要落实搬迁措施。
(2)工业区要采取集中污水处理措施,并利用中水回用方式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从清洁生产角度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
(3)工业区要实施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有效控制和削减区域烟(粉)尘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4)工业区土地属于典型镉污染地,要进行综合整治,应从入区项目要求,对污染较重的表土土壤按国家危险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对裸露土地进行绿化,覆盖客土,防止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扬尘二次污染。
2.4 沈阳化学工业区居民搬迁规划
根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居民区将全部搬迁,目前一期用地征地工作已完成,居民区将易村再建,结合小城镇建设,沿沈盘线在大潘、高花、四方台等镇政府所在地建设卫星城。居民搬迁工作从2009年开始,根据化工园用地需要,陆续安置移民,至2011年4月之前搬迁完毕。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周围的居民区将不再存在。
3. 工程概况
3.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卡前列甲酯建设工程;
建设性质:异地搬迁改扩建;
建设地点:沈阳市细河经济区化学工业园内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区E100地块。
3.2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⑴ 建设规模:搬迁后PG05生产能力由现有的0.8kg/a增加至4kg/a。
⑵ 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4842.8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242.84万元,流动资金为600万元。
⑶主要技术指标表
⑷产品名称、规格
产品名称:卡前列甲酯(简称PG05)
英文名称: Methylis  Carprostum
化学名称:消旋(5Z,9α,13E,15S)-9,11,15-三羟基-15-甲基前列腺素-5,13-二烯-1-酸甲酯
结构式:
 
 

分子式:C22H38O5   
分子量:382.54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状物,易溶于乙醚、丙酮、乙醇、氯仿、二氯甲烷,微溶于水,不易溶于正己烷,熔点59~61℃,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22H38O5不得少于91%。
3.3项目组成
3.4生产设备
PG05项目搬迁后,所有生产设备均为新购,原有设备全部淘汰。
3.5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3.6能源消耗情况
3.7 公用工程情况
本项目使用的公用工程系统均依托于东药集团,东药集团全厂公用工程环境影响已另行评价,因此本报告不再对公用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仅进行简要介绍。
东药集团搬迁后公用工程系统包括给水、排水、供电、蒸汽、供气等五大公用系统,主要设施规划分布在5个独立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区内。
C100区块---为66KV降压站、技术品库等。
E200区块---包括自来水、冷冻水、循环冷却水、淋浴热水、一次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服务产品为磷霉素、脑复康、左卡、金刚烷、硫糖铝、黄莲素、PG05、氨酪酸、丙炔醇等。
C400区块--包括自来水、冷冻水、循环冷却水、淋浴热水、一次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服务产品为维生素C和山梨醇。
E600区块---包括自来水、冷冻水、循环冷却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等系统,服务产品为精细化工原料生产区,为预留区域。
食品区块---包括自来水、循环冷却水、供电、蒸汽、压缩空气等系统等系统,服务产品为味精,为预留区域。
3.7.1供电系统
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厂区北侧C100区域建设一座66/10KV总变电站,负责为全厂各组团用电负荷供电。
3.7.2供热系统
⑴生产用汽
规划全厂用汽量的65%为沈西热电厂的外购蒸汽,35%为自建锅炉的自产蒸汽。东药集团拟自建3台75t/h、压力5.3Mpa的次高压循环硫化床锅炉,以满足制药特殊生产工艺及采用工业汽轮机拖动大型转动设备所用高压蒸汽的需求。
⑵采暖用热
全厂采暖热源由厂区E200区域建设的一套蒸汽凝水回收换热系统供给。
3.7.3供气系统
全厂规划设置3套压缩空气系统。设置2套缩空气系统,一套位于E200区块,设置2台空压机,可提供8kg/cm2压缩空气1200Nm3/h;另一套位于C400区块,,设置2台空压机,可提供8kg/cm2压缩空气1800Nm3/h,总供气能力3000 Nm3/h(8kg/cm2)。
3.7.4给水系统
(1)   给水水源
给水水源为沈阳化学工业园区的市政自来水,由化工园区负责在细河九北街敷设一条自来水干线管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   自来水系统
①生产水
全厂统一在E200区块建一座5000m3的自来水储水池及配套水泵等设施。取供水方式为市政自来水---蓄水池---供水泵---管道输送---供水。生产水供水能力2259 m3/h,供水压力0.4MPa,到车间各单体厂房不需进行二次加压。
②生活水
在E200区块建设一座符合饮用水标准容量较小的蓄水池及供水系统。采用无人值守的自动恒压供水方式为办公楼区域的食堂、办公楼供水,供水能力252t/d。
(3)    一次水系统
全厂集中设置2套一级反渗透装置,集中制备一次水,再通过不锈钢管道直埋输送到各厂房,每套系统均由水处理过滤装置、反渗透主机、高压泵、精密过滤器等组成。
(4)   淋浴热水系统
全厂集中设置2套淋浴热水系统,每套系统由汽-水热交换器、热水储罐组成;各车间淋浴热水采用太阳能系统,并配有辅助电加热。
(5)   循环水系统
全厂规划设置4套循环水系统,每套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水泵、水处理设施等组成,冷却塔布置在室外,循环水管道直埋敷设到各厂房。
(6)   冷冻水系统
全厂规划设置3套冷冻水系统,每套系统由低温盐水机组、蓄冷槽、水泵等组成,冷冻水管道直埋敷设到各厂房。
3.7.5排水系统
(1)     污水系统
全厂排水管网采用分流制,污水包括清污水、浓污水、酸碱水,为防止泄漏,浓污水由污水泵分别提升上管架,酸碱水和清污水直埋排至污水处理厂。
(2)     雨水
全厂雨水排水设计将整个基地分为两部分,并在厂区西北角环保区块设置2座雨水收集池,总容积33480m3。雨水设立在线检测系统,初期雨水及火灾发生时产生的消防废水需经雨水系统统一在厂区的雨水收集池内收集,不合格的水由泵提升至污水处理厂,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3.7.6储运工程
东药全厂区内拟建设一个符合有关要求的原辅料仓库(固体和液体库)、一个液体储罐区和一个成品组合式仓库,除固体库和成品库外均为甲类危险物品库,使厂内生产原辅材料及产品能够统一分类存放(厂区统一仓库及罐区将另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各生产区域内不设置集中物料存放区,仅进行生产原辅材料周转及暂存。
本项目各生产原料中二氯甲烷、乙醚等液体原料及中间液将由厂区统一罐区经管道打入生产车间或下道工序,固体原料及成品运输厂内采用汽车或人工搬运。
3.7.7中央化验室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厂区内设有全厂中央化验室,负责对企业所有原辅料及成品、中间体进行化验和分析,本项目除考虑必要的车间中间化验和质检外,其它均由中央化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化验。因此本项目产品及中间产品的检测检验均由中央化验室提供。
3.8人员配备与工作制度
   搬迁后本项目不新增人员,共设工作人员120人,年工作330天,每天24小时。
3.9项目实施规划进度

4.工程分析
4.1 PG05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图
4.1.1 PG05化学反应方程式
4.1.2生产工艺流程框图及排污节点
4.2 PG05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4.3污染因子分析
根据工艺流程及污染物排放节点分析,整理出各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
4.4水平衡分析
建设项目实施后,生产工艺的用排水量情况不变。
 
注: PG05生产使用的溶媒含水量均在0.1%以下,并且反应过程产生的水量较小,经测算扩产后全年理论反应生成的水量仅为1.08kg,仅占总用水量的3.3×10-3%,因此物料带入水及反应生成水忽略不计。
4.5物料平衡分析
   PG05各反应步骤的物料平衡详见附件。
 PG05项目总收率0.2%,产品总批次280批/a。
4.6.污染物排放负荷分析
4.6.1水污染物排放负荷
建设项目排放的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类。
⑴ 生产工艺废水
本项目各岗位生产工艺废水排水量根据物料平衡得出,COD浓度类比现状数据。 
⑵ 其它废水
⑶均质废水
均质池设计容量100m3,以均质停留周期5小时计,废水为25吨,各浓度废水均质后COD浓度约为8260mg/L,满足综合污水厂入水水质要求(低于20000 mg/L)。
4.7.2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分析
建设项目产生的工艺尾气全部为间歇式有组织排放,根据建设项目物料平衡。
各生产岗位产生的废气经风机集中收集至车间尾气净化点经1级水喷淋吸收(去除效率70%以上)+1级活性炭吸附后(去除效率70%以上),统一经一根27m排气筒排放(风机风量2000 m3/h),总处理效率90%以上。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见表4-8。
4.7.3固体废物排放负荷分析
建设项目工业固体废物为釜底残渣和各种滤渣,由于各固体废物都含有反应物料,因此生产过程排放的固体废物均属于危险废物。
4.7.4设备噪声
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包括各种泵类、干燥机、风机、过滤机等设备噪声。

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域主导风向,并考虑环境敏感点,设3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为三牤牛、林台及马贝。

5.1.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常规因子:PM10、SO2、NO2、二氯甲烷。

5.1.3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工作于2010年1月24日~30日连续监测7天, 日均值不小于18小时连续采样,小时均值4次/天,每次不小于45分钟。

5.1.4监测分析方法

   5.1.5监测结果与评价
(1)     评价方法
(2)     监测及评价结果
评价区域三个监测点位的NO2、SO2日均值和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值各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0.08倍;特则污染物二氯甲烷未检出。

5.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细河在化工园区的南面由东向西流过,距化工园区最近距离约1.0km。本项目排水经化工园排水管网入化工园(一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细河。细河为浑河的一条支流,全长78.4km,起源于沈山铁路揽军屯西,于辽中县黄腊坨子汇入浑河,主要功能为接纳沈阳市北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量为70×104m3/d。2006年6月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废水经沈阳西部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在大埃金桥下游排入细河,细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本次评价收集2008年4月、9月、11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监测站对细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段土台桥(沈阳西部污水处理中心入细河排污口上游)、赵家桥(沈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入细河排污口下游)2个断面的监测数据。
5.2.1 监测结果
5.2.2地表水现状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 2008年细河枯水期水质河赵家桥、土台桥断面等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最大超标1.75倍,氨氮最大超标5.1倍,石油类最大超标3.49倍,总磷最大超标1.9倍,丰水期、平水期CODcr、氨氮、总磷亦超标,说明细河水质有机污染严重,污染特征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5.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⑴监测点位
该地区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向西南。监测点为地下水流向的上游后马村,下游林台村、岳家村,监测点位见图5-2。
⑴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CODmn、氨氮、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和氰化物。
⑶监测时间
本次评价于2010年1月27日对评价地区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⑷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即:
Iij= Cij/ Csi
 式中:Iij—第i种污染物,第j 测点的指数;
       Cij—第i种污染物,第j 测点的监测平均值(mg/m3);
       Csi—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
⑸监测结果及评价
评价结果可见,三个地下水点位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

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评价在拟选厂址四周厂界外1m处各布设1个噪声监测点。由沈阳环科院于2010年1月26~27日昼间10:00和夜间22:00各监测一次。在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与评价标准直接进行比较的方法,评价厂址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

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 评价范围
项目厂区180×104m2区域。
(2) 监测布点
按网格进行布点,在项目厂区内共布设6个点位,分别为1#磷霉素系列及无菌粉生产区块、2#左卡生产区块、3#脑复康生产区块、4#土壤丙炔醇生产区块、5# Vc生产区块、6#环保区块。
(3) 监测项目及时间
监测项目:镉、汞、砷、铜、铅、铬、锌、镍、pH、石油类、有机质,于2010年01月05日采样1次。
(4) 评价标准和分析方法
评价标准及分析方法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以及《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有关规定。
(5) 监测结果
由表5-9可以看出,厂界范围内6个点位的Cd,2#和3#两个点位的Cu和Ni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但均满足《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以上两个标准要求。说明项目用地受到Cd污染。
6.PG05生产现有工程情况
6.1企业概况
东药总厂是我国大型的以化学合成为主,兼有生物发酵和制剂产品的国有综合性制药工业企业,始建于1946年。东药总厂隶属于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是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的重点骨干企业,是国内大型的制药厂之一,主要生产维生素类、磺胺类、抗菌素类等多种原料药以及医药中间体和制剂等六十多个品种。
全厂现有职工7000人,工程技术人员占20%,全厂有十六个分公司,七个中外合资企业,厂内设有研究院,拥有现代化的科研设备和实验仪器,该院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此外设有“工程设计院”、“药品检测中心”、“计算机中心”等。
东药总厂作为国内合成药物的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开发研究了多种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药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东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并且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多项科技成果。
东药总厂由南、北两个厂区组成,南厂区占地面积17.4万m2,建筑面积13万m2,主要包括脑复康公司、七公司、VC公司、头孢公司、六公司、氯霉素公司、丙炔醇公司、锅炉房、换热站、污水处理中心、中水站、水泵房、电力降压站、仓储库房等部门;北厂区占地面积17.03万m2,建筑面积12万m2,主要包括十二公司、黄连素公司、维化公司、PG05公司、五公司、制剂一公司、制剂二公司、脑复康公司(部分)、精细化工公司、研究院、综合楼、环保处、办公楼等部门。
东药总厂共有14个原料药生产公司,22种原料药产品,;共有2个制剂生产公司,77种制剂产品。
6.2 PG05现有生产及排污情况
东药集团东北制药总厂现有PG05生产能力0.4kgt/a。现有PG05生产工艺、物料单耗与搬迁后一致,本报告第四章已有详细论述,因此不对此内容介绍。
6.2.1现有污染防治措施
    PG05现有生产尚无废气治理措施,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形式。
废水单独收集,间歇排入东药现有厂区的污水处理中心集中处理。
固体废物均交大连东泰产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危废处置资质)集中处理作无害化处理。
6.2.2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
6.2.3 PG05项目及东药集团现有主要环保问题及以新代老措施
6.2.3.1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对PG05项目东药总厂排污现状及污染治理现状调查分析,总结出东药总厂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点:
⑴ 总体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药总厂布局不尽合理,东药建厂后,随着城市发展,在其周围陆续建成居民区和学校,企业与居民区、学校混杂。距厂区北面50m,建有重工新村居民区,约1000多户,4000多人,距厂区西面200m是东药总厂家属宿舍,约210户,800多人,距厂区西面100 m,西北600 m分别是重工四校和雨田实验中学二所学校,由于企业距居民区、学校太近,在生产时势必会对周围居民,学校产生影响,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⑵ 有毒有害废气影响
东药总厂生产时,各类有毒有害气体虽有一定的处理措施,但没有完全解决,大多无组织排放,经计算,其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最大为LCS2=2800m,此范围内现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134个,对厂区及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
⑶ 固废处置措施不完善
东药总厂现有55种危险废物,其中47种综合利用,其余8种进行处置,综合利用或处置单位中有5家企业具有相应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其余15家无资质。因此,东药总厂应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寻找具有相应资质的利用单位,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各生产车间设立的危险废物暂存库房部分不能满足国家关于危险废物库房的环保要求,部分危险废物(如化学原料里层包装袋,污水厂污泥等)尚未纳入全厂危废管理范畴。丙炔醇生产时产生的大量电石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
⑷ 环境监测力量不足
东药总厂现有环境监测力量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环境保扩工作需要,缺乏各种快速应急监测仪器及大型监测设备。
⑸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不正常
由于设备老化、损坏和维护困难等原因,造成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和废水在线监测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实时监测锅炉烟气和废水达标排放情况。
⑹排污口不规范化
各排放口未按环保要求设置相关标志牌。
6.2.3.2 “以新带老”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次搬迁改造的同时,应采取“以新带老”措施。
⑴ 所有的工艺尾气均改造成有组织排放。
⑵ 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和处置要严格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要求执行,设置有带冲洗、消毒、防渗漏及通风等设施的专用独立贮存库,并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设置专职的危险废物管理人员。
⑶ 增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种快速应急监测仪器及大型监测设备。
⑷ 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废水总排口、危险废物贮存处设置标志牌。
⑸ 由于现有厂区的设备及管道已陈旧老化,因此,本次搬迁所有设备全部更新,不再利旧。同时,加强对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⑹建设项目原址搬迁时遗留的环境问题以及土地污染、恢复利用等问题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环评不再进行详细叙述。
7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1施工期环境影分析与评价
根据工程建设施工特点分析,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属短期、可恢复和局地的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期间,各项施工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废气、粉尘、噪声、固体废物以及废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以粉尘和施工噪声影响较明显。本评价将对这些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7.1.1环境空气
施工期间主要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废气和扬尘,废气主要包括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扬尘主要来源于:
①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子等在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
②运输车辆往来将造成地面扬尘;
③施工垃圾在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产生扬尘。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气和扬尘都将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扬尘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本评价重点进行扬尘影响分析。
⑴ 扬尘污染特点
根据类比调查,施工期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和搅拌混凝土扬尘是主要扬尘来源,约占工地扬尘总量的86%,其中道路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62%,搅拌混凝土扬尘约占24%;而物料的搬运、土方和砂石的堆放等扬尘仅占扬尘总量的14%。
建筑工地的扬尘对环境TSP浓度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工地围墙100m以内,即下风向一侧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为较重污染带,100m以外为较轻污染带。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以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⑵ 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主要影响施工场地的下风向近距离范围的区域。该项目施工现场现有部分居住用地,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待居民搬迁完毕后,距离厂区最近的居民为西北侧的大忙牛村,距离为1.75km,因此,建设项目施工期扬尘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7.1.2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两类。建筑施工噪声主要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产生的噪声,交通运输噪声主要为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噪声。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较多,主要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等,设备噪声均大于80dB(A),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⑴ 噪声污染特点
建筑施工一般分为土方阶段、基础阶段、结构阶段和设备安装阶段等4个阶段,各阶段采用的施工机械不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水平也不同。
土方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挖掘机、推土机、装卸机和各种运输车辆等,声功率级几乎都在100dB(A)以上,其中以推土机的噪声最高;基础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打桩机、平地机、移动式空压机等,基础施工阶段的声源以打桩机为主,虽然施工时间占整个施工期比较小,但噪声源强均较大,影响较大。结构阶段使用的设备种类较多,是应重点控制施工噪声的阶段。结构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各种运输车辆、各种吊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以及电锯等是结构阶段主要噪声源,其声功率级在100dB(A)以上,并且这几种设备工作时间长,影响面较广,因此需要控制。设备安装阶段的活动基本上是在厂房内进行,声源数量较少,强声源数量也少。主要声源有吊车、电动卷扬机等,安装阶段的施工机械大多数声功率级较低,一般在90dB(A)左右,个别声功率较高的机械使用时间短,且主要在室内使用,所以对施工工地外噪声影响相对要小。除此之外,在施工的各个阶段还都存在有交通噪声问题。
    该项目施工期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在50m工作范围即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
⑵ 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施工期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在50m工作范围即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由于该项目施工现场现有部分居住用地,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待居民搬迁完毕后,距离厂区最近的居民为西北侧的大忙牛村,距离为1.75km,因此,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7.1.3废水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场地冲洗废水。
⑴ 废水污染特点
生产废水包括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及清洗用水,前者含有大量的泥砂,后者则含有一定量的油;生活污水来自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盥洗废水和冲厕水等。
施工期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泥沙和矿物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悬浮物。
施工期废水产生量较小,开发区污水管网已敷设完毕,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建设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7.1.4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挖掘的土石方、废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等)以及各种废包装材料等;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工人生活活动产生的废生活用品以及生活垃圾等。
建筑垃圾中的废钢筋、金属材料等应回收利用;废砂石等要及时清运,防止因长期堆存而产生扬尘等污染,优先用于回填处理,不能利用的运往城建部门制定的堆放场。生活垃圾主要为废生活用品和食品垃圾,长时间对方会腐烂变质、滋生苍蝇蚊虫、传染疾病,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环卫部门联系,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7.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7.2.1.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沈阳市西部。本环评报告书选用沈阳市观象台近30年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按HJ2.2-2008中要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
⑴ 气候特征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两月,并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并以一月份为最少(6.0mm);年平均气压1011.2 hPa;采暖期平均气压1019.1 hPa,一月份平均气压最高1021.3 hPa;非采暖期平均气压1005.5 hPa,其中七月份平均气压最低999.3 hPa;年平均相对湿度63%,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较小58%,非采暖期平均相对湿度66%,并以七月份为最大78%,三、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51%。
有关区域一般气象特征的详细情况参见表7-5。
⑵ 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①风向频率
风向频率用风频玫瑰图来描述,见图7-1。
7.2.1.2预测因子与预测范围
⑴预测因子
根据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的预测因子为二氯甲烷。
⑵评价标准
参照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标准(200mg/m3)限值的百分之一。
⑶预测范围
本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车间排气筒为中心5km×5km的矩形区域,其评价范围及敏感点分布见图1-1。
⑷ 评价工作深度
本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对污染源下风下轴线浓度及最大落地浓度进行预测。
7.2.1.3污染源计算清单
7.2.1.4预测内容
根据项目评价等级,预测内容为二氯甲烷下风最大地面浓度。
7.2.1.5预测模式和参数选择
结合建项目的大气污染源、污染物特征及区域气象和地形条件,本次评价采用估算模式系统对拟建项目的环境空气影响进行预测。
估算模式SCREEN3是一个单源高斯烟羽模式,可计算电源、火炬源和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下洗和岸边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估算模式中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包括一些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在某个地区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没有刺中不利气象条件。所以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是某一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最大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保守的计算结果。
7.2.1.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项目排放的二氯甲烷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GBZ 2.1)标准限制的百分之一,不会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及环境敏感点造成影响。
7.2.1.7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年平均风速为2.9m/s):生产装置区域卫生防护距离为150m。
    在此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没有常驻居民等环境敏感点。
7. 3水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废水进入PG05车间设置的1个污水收集池内均质后,送到东药综合污水处理厂高浓废水池集中处理。项目均质池设计容量100m3,以均质停留周期5小时计,废水为25吨,各浓度废水均质后COD浓度约为8260mg/L,满足综合污水厂入水水质要求(低于20000 mg/L)。
项目冷却水等均由全厂冷却水站供应,本项目使用后,仍回到全厂冷却水系统,定期统一排污。本项目排水水量较小,污水均质后可以满足全厂污水处理厂进水要求。
7.4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⑴ 设备噪声
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分离机、真空机组、空压机、油泵等。
⑵ 噪声预测公式
①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②总声压级
⑶ 预测结果
将设备噪声源在厂区平面图上进行定位,利用上述的预测数字模型,将有关参数代入公式计算,预测拟建工程噪声源对各向厂界的影响。
本项目对各厂界噪声的贡献较小,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与本底值叠加后不会明显增加现有厂界的噪声强度,厂界处环境噪声基本维持本底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7.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
⑴ 一般废物
生活垃圾统一集中交由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
⑵ 危险废物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反应废液、蒸馏残液、残渣、废包装物等,共约43.1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划分,均属于危险废物,各类危险废物在车间外的暂存库暂存,定期交东药集团总厂危险废物焚烧车间处理。
上述措施处理处置措施合理可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8.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8.1生产工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1.1建设项目工艺尾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PG05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为减少有机溶剂流失和污染物排放,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物料离心分离使用真空泵,采用真空泵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同时大大降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负荷,同时也可以节约有机溶媒的消耗,减少机溶剂的挥发。
⑵ 提高尾气的冷凝回收效率以减少原料的流失。
⑶ 各岗位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风机集中收集至PG05项目统一废气处理装置(由于本项目各类有机废气产生量较小,并且相互不会发生反应,因此各有机废气统一处理统一排放可行),采用1级水喷淋吸收(去除效率70%)+1级活性炭纤维膜(去除效率70%)两步处理,总净化效率大于90%,再由27m高排气筒排放。
8.2生产工艺废水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8.2.1东药总厂污水处理中心情况
东药集团根据老厂区污水处理装置多年的运行及研究结果,确定本项目采用复合生物处理工艺。总体工艺路线如下:
(1)   高浓度废水进入厌氧生物处理,再进行好氧处理,视处理情况可与低浓
度污水一并再进行复合好氧处理或直接排放。
(2)   低浓度废水经预处理后,进行水解酸化、复合好氧处理。
(3)   酸性废水中和后,单独进行水解酸化、好氧处理达标后排放。
(4)   预留低浓度废水处理后再生处理部分。
(5)   污泥处理采用“厌氧消化/工业化生物制气”工艺。
(6)   恶臭治理采用“化学洗涤+生物过滤”组合工艺。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见图8-1。
综合污水处理厂设计可接纳污染物处理总量为CODcr:380t/d, CODcr总去除量363t/d。
8.2.1本项目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生产废水进入车间内设置的1个容积100m3污水收集池内均质后,送到全厂污水处理厂高浓废水池集中处理。
项目冷却水等均由全厂冷却水站供应,本项目使用后,仍回到全厂冷却水系统,定期统一排污,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排入全厂污水处理厂处理,其中冷却水及生活污水入低浓度废水池进行处理。
8. 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项目主要产噪声设备为少量风机、水泵、脱水机、离心机,其声级值为75~85dB(A)左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⑴ 选择低噪声设备
在水泵、离心机、车间引风机等设备选型上,选择低噪声设备。
⑵ 在风机入口与出口处安装消声器
选择国产消声器,可降低噪声20dB。
⑶ 泵类消声措施
① 泵型应按工艺运行条件严格选择,使泵始终在最佳效率点运行,以保证设备运行时噪声最小;
② 泵的进口尺寸不宜过小,否则将导致流速加快而产生空穴噪声;
③ 用吸声材料作隔声罩,可降低噪声3~5dB;
④ 对泵的基座采取减振措施。
8. 4建设项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划分,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属于危险废物,各类危险废物在车间外的暂存库暂存,定期交东药集团总厂危险废物焚烧车间处理。
    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对上述危险废物的外运前的贮存作如下措施:
① 各岗位产生的废液、废渣应采用专门容器收集,保证容器的密闭性和防腐性,并由专人进行收集和转移;
② 对于危险废物的产生点应详细登记,登记单上注明其来源及数量;
③ 做到单一废物单独贮存,避免两种不同废物再次发生反应;
④ 危险废物贮存点设在远离东药厂内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库区的地点,并设明显标记;
⑤ 定期对危险废物贮存装置进行检查,对于出现渗漏的贮存设施应及时更换;
⑥ 售出外运时应对运输车辆、人员严格培训,如中途出现泄露事故可进行及时处理将影响降到最低。
⑦建设项目搬迁后更换下来的废旧设备,全部集中存放在专门的设备库,采用外售和重复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接触医药原料,附着危险废物的废旧淘汰设备应妥善保存,以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设单位承诺,将制定详细的废旧淘汰设备处置方案,报主管环保局同意后认真落实。
 
8.5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年平均风速为2.9m/s):生产装置区域卫生防护距离为150m。经现场调查,厂区150m范围内没有居民和其它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9.环境风险分析
由于东药拟进行总厂区的风险评价报告,并且本项目不设储罐区,因此本报告风险评价内容从简,只进行简要分析。
9.1风险识别
9.1.1物质危险性识别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部分化学品含有有毒有害类、高挥发性类和易燃易爆类的化学品,主要包括:
⑴ 有毒有害类
①二氯甲烷:属中等毒类;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③ 乙醚:属低毒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麻醉,对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④ 吡啶:属低毒类。高浓度吸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经口可产生肝、肾等脏器的损害。对皮肤、眼和粘膜有强的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光感作用,可经皮肤吸收。
     ⑤ 四氢呋喃:吸入为微毒类,经口属低毒类。
⑥ 氯仿:本品侵入途径为皮肤吸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⑦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CCl4),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四氯化碳具有轻度麻醉作用,高浓度致意识丧失。四氯化碳可使肾脏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导致肾功能衰竭。
   ⑵高挥发类和易燃易爆类
① 二异丁基铝氢:本品属非常危险的易燃易爆物,使用中要严禁其与空气和水接触,严禁撞击,要用氮气保护,防止起火爆炸。
② 乙醚: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熔点:-116.2;沸点:34.6℃;比重:0.71;闪点:-45℃;自燃温度:160℃;爆炸极限:1.9~36.0%;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其蒸汽比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③ 二聚环戊二烯:本品有强烈的刺激性氨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也会引起眼疾,本品有毒,操作时可戴面具、防护眼镜。
本品易燃,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沸点:172℃;闪点:32.2℃;自燃点:503℃。
④ 双氧水: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蓝色,为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烧,但它能和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热量而引起着火,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导致爆炸;过氧化氢在pH为4~5时最稳定。
主要是由于氧化作用引起的,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化学灼伤,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使皮肤起泡,如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性伤疤。
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易燃,蒸汽与空气易形成可爆炸混合物,沸点:56.5℃;闪点:-20℃;燃点:538℃;爆炸极限:2.55~12.8%。
⑶ 既有毒有害又易燃易爆的物质
① 丙酮: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易燃,蒸汽与空气易形成可爆炸混合物,沸点:56.5℃;闪点:-20℃;燃点:538℃;爆炸极限:2.55~12.8%。属微毒类,其毒性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其蒸气对粘膜有中等度的刺激作用。
② 正己烷:无色易挥发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属一级易燃品,遇高热、明火、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沸点:68.74℃;闪点:-22℃;爆炸极限:1.25~6.90%。本品属低毒类,主要有烷烃类的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人接触正己烷12.5g/cm3,有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
③ 三聚甲醛:本品属二级易燃固体,易挥发,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放出甲醛蒸汽,甲醛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甲醛):7.0~7.3%。
④ 三异丁基铝:无色澄清液体,遇水发生强烈反应而爆炸,在空气中强烈发烟或着火;比重:0.7876;凝固点:1℃;沸点:114℃(30mmHg);本品属非常危险的易燃易爆物,使用中要严禁其与空气和水接触,严禁撞击,要用氮气保护,防止起火爆炸。
9.2重大风险源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判别存在该类物质的生产系统、贮运系统以及相关的公用工程和辅助系统等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
本项目不设罐区,生产装置中没有重大风险源。
9.3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分析
9.3.1事故类型
由于PG05生产使用的各类溶剂属易燃易爆,燃烧热值高,火灾爆炸是其主要潜在事故之一。
9.3.2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2004)的定义,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而重大事故是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分析同类企业发生化学品环境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泄漏、火灾、违反操作规程、外部因素等。化学物料的环境风险主要是其物料特性和储运行为引起的。
⑴ 物质的风险特性
易燃性、易爆性、易沸溢性(重质或含有水分的化学品着火燃烧时,可能发生沸腾突溢向容器外溅)、受热易膨胀性(化学品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易造成容器和管件损坏)、毒性。
    (2) 储运的风险特征
储运风险特征主要在溢油、溢液、溢气,即跑、冒、漏、火灾爆炸等。由于化学品储存集中,一旦某一储(瓶)罐发生火灾,其辐射热可能加热周围储罐壁,会导致火灾。
9.4危害分析
储罐区最大可信事故为危险物质二氯甲烷、丙酮等易燃物料泄漏,明火引起着火爆炸。二氯甲烷、丙酮等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将影响其周围邻罐,甚至引发新的火灾,灾爆炸的类型及其燃烧产物可见表93。
从上表可知,如上物品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9.5风险防范措施
9.5.1环境管理机构
设立全公司、各分厂和车间的三级环境管理网,把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各分厂、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中,把各项环境保护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队伍。对车间操作人员要要定期进行关于操作技能和环保方面的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事业心和环保责任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要管好用好环保设施,充分发挥其治理效能,努力减少直至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
东药总厂设环境保护处和环保监测站,负责全厂环境管理、监督、监测工作,并兼管部分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现有环境管理人员11人,环境监测人员14人,同时各生产车间均设专职或兼职环保员。
9.5.2化学品事故防范措施
本项目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有相当部分是危险类物品,为了便于管理,避免在贮存和使用中事故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事故防范措施:
    ⑴ 建立事故应急机构,明确各方职责
    建立事故应急中心,明确各部门职责。事故应急中心应包括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卫生、消防、后勤、保卫、维修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应急中心负责组织制定危险品贮存、使用中的事故防范和事故应急措施,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培训和训练。
⑵ 分类管理,分类存放:可按化学品的特性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存放;根据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别化学品在贮存和使用中的特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⑶本项目不自建事故池,发生事故时,将事故废水通过管线排放入东药总厂事故池(10000m3)。
     ⑷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配置消防设施。
⑸ 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防范事故的常识教育,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实行事故防范的岗位责任制。
⑹ 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规定操作。
⑺ 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
① 控制室内温度:在危险品贮存和使用场所控制室内温度,避免室内温度异常升高。
② 强制排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溶剂挥发性气体不滞留在室内。
③ 在贮存仓库周边建设环形沟和收集井,以备化学品和危险品发生事故,事故液体不发生扩散。
④ 易挥发性化学品必须严格密封库存,严防泄漏逸散。
⑤ 装卸化学品时文明操作,须防包装破损。
9.5.3事故处置措施
⑴报告处置程序
白班岗位发生泄漏污染事故后,岗位操作人员要立即报告公司调度或领导,由公司调度或领导向环保处、安技防火处、生产技术部报告,说明发生事故的岗位、装置、物品名称、数量、原因及危害程度,并紧急启动本公司的环保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夜间或节假日,岗位发生泄漏污染事故后,岗位操作人员要立即报告公司调度或领导,由公司调度或领导向厂总值班、生产技术部值班调度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岗位、装置、物品名称、数量、原因及污染程度,并紧急启动本公司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⑵现场处置措施:
如岗位发生有机溶媒泄漏,造成气体扩散,应立即疏散泄漏污染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戴好防护用品。如果大量泄漏,建围堤收容,并进行对泄漏点堵漏,同时连接真空系统,将泄漏溶媒抽入岗位容器内处置。
在发生火灾、爆炸、有害物泄漏等灾害事故后,发生事故的岗位带班长要按照车间事故预案的要求,组织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初期救援,同时,指定专人通知并带领其他人,通过安全疏散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集合地点为车间调度室,由车间调度负责组织进行点名;当事故扩大,威胁扑救人员安全,现场抢救指挥人员可视情况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后撤。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现场抢救指挥人员可指挥现场各类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集合点名地点为总厂招待所。
当事故扩大,威胁到周边居民区时,现场总指挥应立即报请市政府领导,同时,安排武装公安处、环保处、生产技术部等配合消防队,组织居民紧急疏散、撤离。
在进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时,必须向上风向撤离,要从远离泄漏危险化学品的释放源方位撤离。在紧急撤离时,指挥人员和维护人员必须维持好秩序,不断地向疏散人员进行喊话,稳定其情绪,避免出现恐慌,防止乱冲乱撞、互相踩踏、倒行、横行等现象,做好扶老携幼、伤员优先,疏散人员时要为挡抢险人员、运送抢险物资、消防车、救护车让道。
⑵应急处置
①工艺处理措施
按照在发生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处理措施,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中关于异常情况识别和处置的要求,并按照所在单位的车间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进行事故初期抢险救援。
对于常见的异常情况处置参见以下要求:
泄漏:必须按照尽快截断危险物质来源,可以关闭相关阀门,减少泄漏。同时,严控各种火源,必要时断电,严防起火。对泄漏出物质采用围堵、吸附、中和等方式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危害扩大,或进入其它岗位或下水系统,造成环境污染。
火灾:如发生初期火灾,可以充分利用岗位配置的灭火器材或消水栓等进行扑救。要注意灭火剂必须适合所灭火源,注意防范触电。灭火人员必须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
爆炸:如发生爆炸,首先确定爆炸设备、部位、可能伤害人员,并摸清是否可能发生次生爆炸、是否发生火灾。要尽快采取措施关闭爆炸部位相关的物料管路,切断危险物质的补给。
②监测和消除
由环保处负责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产生的危害进行监测,对水体进行COD、pH等项目进行连续监测,同时针对人员、水体、土壤、大气采取隔离、收集和清除的方法直至符合事故前的环境保护标准。
对于不明性质物质和大气的监测,厂事故指挥领导小组可安排环保处及时向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支援。
水体处理:组织现场应急处置队队员,对受污染的设备、物质、器材和地面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废水和现场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收集,收集后按性质选择处理方法。可生化废水进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装置将加大曝气量),无方法处理的废水同沈阳市环保部门进行联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气体处理:将有害气体的情况立即向市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汇报,请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防化部队、消防队伍和现场应急处置队队员临时组成喷雾组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阻止其扩大扩散范围。
固体废物的处理:将污染的土壤和固体废物共同收集到容器中,按性质选择处理方法,厂一内不能处理的统一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监测:组织厂内或请求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支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直至符合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10.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预防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提倡的环境保护政策。清洁生产就生产过程而言,它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在全部排放物离开生产过程前减少它们的数量、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可体现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最小、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最小;二是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三是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四是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从清洁能源及原材料的选用,节能措施,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等方面对PG05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评述。
 
10.1 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10.1.1选用清洁能源
为进行污染源头控制,建设项目不建锅炉房,生产用汽由热电厂提供,冬季采暖使用蒸汽凝水,可减少SO2、NOx、TSP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因燃煤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治理污染所需投资;同时回收热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符合国家提倡的清洁生产的原则。
10.1.2能源消耗
东药集团通过完善工艺条件,不断减少PG05能源消耗,由于本项目产品生产工艺在国外、国内均处于保密阶段,因此生产工艺水平很难与同类产品作比较。
以下从能源单耗变化情况、产品先进性、清洁生产措施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述。
由于搬迁后PG05项目的生产工艺不变,因此搬迁前后单位产品的物耗、收率、工艺产生污染物量不变,但通过提高循环水利用率、设备更新,使冲洗地面水、水环泵用水等水量有所降低,并且通过一系列节能措施,降低了电、汽的单位耗量。
建设项目通过本次搬迁改造,清洁生产指标中电、汽、水、COD产生量的单位耗量有所降低,水重复利用率提高。
10
7572净化处理,生活垃圾由铁西区环卫部门统一进行收集和处置。8999.1.3产品先进性分析
本项目PG05工艺路线是东药集团的专利技术,其产品PG05是国内首创药品,与国外其他厂家采用的植物提取法相比,在质量成本清洁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0.1.4清洁生产措施
本建设项目有机溶媒流失是污染物产生的重要原因,从生产工艺入手,采取如下清洁生产措施:
⑴ 改进溶媒提取设备,解决气相流失;
①选用新型真空泵,解决水流泵污水的溶媒夹带和废水排放;
②有机废气采用水喷淋和活性炭吸附设施;
③ 选用新型固液分离设备,减少溶媒流失;
④ 加强溶媒使用管理,要按品种回收废溶媒,防止产生混合溶媒,影响回收利用;
⑤ 完善废溶媒的精制回收装置的设计和添置,其处理能力要适当加大。
⑵ 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稳定操作技术水平,减少付产批号;
⑶ 加强试验研究,以提高全流程的合成效率(收率和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流失。
10.1.4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分析
建设项目产生的工艺尾气在搬迁前大部分均为无组织排放,搬迁后均采取净化、收集,使各工艺尾气实现由组织达标排放,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负荷,有效的控制了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各岗位污水通过均质池进入厂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有效控制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水污染物排放负荷,污水处理厂污水出水满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滤渣、残液等危险废物全部均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固体废物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风机等加消声器、隔音间,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有效控制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0.1.4节能措施
(1) 采用集中生产的作业方式,减少物料的损耗,提高了公用系统及能源的利用率。
(2) 进入车间的公用系统管线均安装计量仪表,对生产使用各种能源进行考核,控制能源的消耗。
(3) 在工艺用冷操作中,采用合理用冷的措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 电力设计中,照明采用高效灯具及光源,以节约能源。
(5) 选用电容补偿措施,自动投入或切除无功补偿电容器,使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
(6) 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使用新式液环泵替代水环泵产生真空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新式的液环真空泵能够有效提高有机溶媒的回收率,减少进入水系统的溶媒量,减少了COD的产生量。
⑺对于有机溶媒的转运,使用打料泵替代原来的真空抽料方式,减少了物料损耗,减少了COD的产生。
10.2清洁生产结论及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见,本项目属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PG05产品收率低,原料消耗比例较大,企业应不断研究探索新工艺,进一步降低原料消耗,努力提高产品收率。
11环保投资与总量控制
11.1环保投资
项目环保投资总额为10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18%。
11.2总量控制
    本报告仅对PG05产品的总量进行分析,东药全厂总量平衡问题,在《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改造建设项目环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论述。
11.2.1总量控制因子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之一, “十一五”期间国家只对SO2、和CODcr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结合建设项目污染特征确定本评价总量控制因子为COD,COD总量以污水厂出水浓度280mg/L计 。
11.2.2总量控制目标
12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环评从单纯的污染型逐渐走向生态型和社会型,并使环评的对策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是政府沟通公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之于民”的最佳表现形式。通过调查,可尽早发现和解决公众比较关心的本项目工程在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环境管理,确保各环保措施顺利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它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12.1公众参与形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进行了二次公示。公示的方式均采用了在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外网站上公示,第一次公示时间为2010年1月28日,公示期为10天;完成环评报告书编制后于2010年2月23日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10天。
12.2公众参与结果
两次公示规定的期限内均无公众反馈意见。
建设项目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园内,厂区现有居民按照规划要求正在搬迁,搬迁完毕后,厂址周围无居民,因此,本次评价未进行公众问卷调查。
12.3公众参与小结
建设项目属于搬迁项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中包括搬迁项目用地。从两次公示无反馈意见,可认为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1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第一类鼓励类十一条医药类中第1项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 第7项为“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 第12项为“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
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第一类鼓励类八条医药类中第1项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 第8项为“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
PG05属于国家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鼓励发展的替代进口产品,为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开发与生产和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13.2项目选址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拟选厂址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园区内,沈阳化学工业园的产业链由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橡胶加工和精细化工等5大核心产业链构成,园区的产品链由甲醇及深加工产品链、CPP产品链、优势氯产品链、橡胶加工产品群、周边资源利用产品群、炼(油)-化(工)一体化产品群等3个产品链和3个产品集群构成,与沈阳市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建设项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因此,符合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求。
13.3选址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容性分析
建设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范围;生产区域卫生防护范围和污水预处理厂卫生防护范围均包络在原料储存罐区防护范围内。原料储存罐区按危险废物储存设施选址要求应距居民区800m以外,防护范围内现有部分居住用地,其余为建设用地。根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规划区内现有居民区将全部搬迁,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到本项目投产前,防护范围内居民区将不复存在。
建设项目不设置集中;地质结构稳定,无不良地质条件;满足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选址要求。郎家水源位于厂区东南方向,距离约7.0km,厂址所在地区地下水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不指向郎家水源方向。
综上分析,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相容。
13.4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分析
由建设项目对所在地区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排放的工艺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小,与本底叠加后仍不超标。废水经厂内污水厂处理后,再排入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理处置。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项目选址可行。
 
13.5项目选址与区域配套公用设施的相容性
建设项目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该开发区已经完成了“七通一平”建设,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 除生产所用部分高压蒸汽需自建高压锅炉外,供暖、供汽,给排水、供电、污水处理、交通等均可依托开发区公用设施。因此,建设项目选址与区域配套公共设施是相容的。
13.6小结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辽宁省相关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规划,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设项目在拟选厂址建设可行。
14环境管理与监测规划
环境管理是项目建设者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项目业主积极并主动地预防和减缓各类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促进项目建设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制定出详尽的项目环境管理监控(管)计划并加以全面的实施,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风险和使得污染源稳定超标排放。为此,在项目建设及投入运营期要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法规,正确处理好项目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从而真正使项目的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本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主要是依据本项目环评报告书中各专题提出和分析过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等,提出该项目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供各级环保部门及企业对该项目实施环境管理时参考。

14.1 环境管理

14.1.1环境管理机构
环境管理是通过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危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管理要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业务部门分工负责。 因此,在厂内设置环境管理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该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实施后应设置车间环保人员1人,负责该项目环境保护日常工作。
14.1.2主要职能
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环境管理职责如下:
⑴ 在企业内部具体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同时负责监督、检查各生产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及有关政策和规定的情况。
⑵ 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厂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制定环保考核制度、条例、办法等。
⑶ 检查本厂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负责各排污口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⑷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业的技术培训,以提高环保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环保科研和学术交流,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特别是清洁生产工艺。
⑸ 领导和组织公司的环境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对生产部门进行污染控制的指导和处罚。
⑹ 监督检查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执行情况,监督所有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⑺ 处理环境纠纷及污染事故,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⑻ 负责公司环境统计工作,并根据统计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时定量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⑼ 负责公司环保工作年度总结,对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整改完善意见。
15.1.3环境管理手段
⑴ 经济手段
    在企业内部把环境保护列入统计评分计奖的指标。
⑵ 技术手段
在制定产品标准、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等工作中,把环境保护的要求统一考虑在内。
⑶ 教育手段
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环境意识,使干部和职工自觉地为环境保护进行不懈的努力。
⑷ 行政手段
将环境保护列入岗位责任制、纳入生产调度,以行政手段督促、检察、批评、表扬、奖励或惩罚,使各部门更好的完成环保任务。
14.2环境监理
依据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辽环发[2007]24号《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境监理是了解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排污和影响情况,并制定相应措施,使其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调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项目管理政策和提供决策依据。
14.2.1环境监理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理合同,对项目施工建设实行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环境监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为保证“三同时”的实施和验收把好关;环境监理是建设单位自身的需要,可以帮助业主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其解决;环境监理是公众要求的需要,如有扰民问题便于及时得到解决。依据国家、辽宁省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依法签订的建立、施工承包合同,按环境监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履行环境监理义务,独立、公正、科学、有效地服务于本工程,实施全面环境监理,使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有效控制工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保证施工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得到落实。
14.2.2环境监理的范围和要求
⑴ 环境监理范围
①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后方工程,施工期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②环保设施的落实情况;
③环保依托工程建设运行情况;
④变更设计后原环保设施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和相应要求;
⑤环保范畴内对建设工程其它方面的监理工程(工程监理、水保监理等)。
⑵ 监理要求
①环境监理单位同时对建设单位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②环境监理人员会同施工单位编写环境监理文件,包括:日志、月报、中期报告、年报作为“三同时”验收的技术文件;
③环境监理单位根据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
④具有综合性,在环保范畴内对工程其它方面的监理(工程监理、水保监理等)提出建议。
⑶ 环境监理内容
环境监理主要包括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保设施监理:环境保护达标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种污染因子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情况;生态保护措施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水土保护措施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施工时段的具体内容不同,环境监理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交工以及缺陷责任期。
①施工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监理任务主要是编制环境监理细则,审核施工合同中的环保条款、承包商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核实工程占地和准备工作,审核施工物料的堆放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如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则要补充环境监理评估,具体内容是:工程进展情况、采取的环保措施追记;检查环保设施是否落实;环保工程是否满足环评设计要求;是否有遗留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计划安排。
②施工阶段
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其内容主要是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施工过程。本项目施工阶段主要的环境监理要点如下表所示,环境监理人员根据要点进行监理,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③交工及缺陷负责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相关资料的汇总、环保工程的施工等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针对施工场地清理的监理。
本项目已开工建设,按要求应补充监理评估,具体补充工程进展情况,采取的措施追记;检查环保措施是否落实;环保工程是否满足环保设计要求;是否有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及计划安排。
⑷ 环境监理费用
14.3环境监测规划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产生特点,确定环境监测的内容有:主要废气、废水污染源排放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测,厂界噪声监测等。监测工作可以委托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
本项目投产后将布设废气、废水监测点位,对其排放进行控制。具体监测计划如下:
⑴ 废气监测内容:
对二氯甲烷、丙酮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半年监测1次。
⑵ 废水监测内容:
在车间排放口分别对pH、CODCr-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
pH、CODCr均采用常规监测方法。
对废气、废水的监测,从布点到取得数据的整个过程均应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存档。
14.4排污口规范化
根据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和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企业所有排放口,包括水、气、声、固体废物,必须按照“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分布图,同时对污水排放口安装流量计,对治理设施安装运行监控装置。排污口的规范化要符合沈阳市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要求。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国家环保总局统一定点制作,并由沈阳市环境监理部门根据企业排污情况统一向国家环保总局订购。企业排污口分布图由沈阳市环境监理部门统一绘制。一般污染物排污口(源),设置提示式标志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污口设置警告式标志牌。
标志牌设置位置在排污口(采样点)附近且醒目处,高度为标志牌上缘离地面2m。排污口附近1m范围内有建筑物的,设平面式标志牌,无建筑物的设立式标志牌。
规范化排污口的有关设置(如图形标志牌、计量装置、监控装置等)属环保设施,建设单位必须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如果需要变更的必须报环境监理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14.5竣工验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38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在项目投产试运行三个月并正常运行后,公司应向环保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各项环保设施的验收工作。
15.结论和建议
15.1环境质量现状
⑴大气
评价区域三个监测点位的NO2、SO2日均值和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值各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0.08倍。厂界三个监测点位的H2S、氨和气浓度的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特征污染物二氯甲烷未检出。
⑵地表水
细河枯水期水质河赵家桥、土台桥断面等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最大超标1.75倍,氨氮最大超标5.1倍,石油类最大超标3.49倍,总磷最大超标1.9倍;丰水期、平水期CODcr、氨氮、总磷亦超标,说明细河水质有机污染严重,污染特征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
⑶地下水
评价范围内地下水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III类标准要求。
⑷噪声
拟建厂址处昼、夜间噪声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⑸土壤
厂界范围内6个点位的Cd,2#和3#两个点位的Cu和Ni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但均满足《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25-1999);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以上两个标准要求。说明项目用地受到Cd污染。
 
15.2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⑴废气
PG05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为减少有机溶剂流失和污染物排放,将各岗位产生的有机废气经风机集中收集至车间统一废气处理装置,采用水喷淋吸收+活性炭纤维膜两级处理,总净化效率须大于90%,再由27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经预测,项目排放二氯甲烷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低于环境标准,不会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及环境敏感点造成影响。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年平均风速为2.9m/s):生产装置区域卫生防护距离为150m。在此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没有常驻居民等环境敏感点。
⑵废水
项目冷却水等均由全厂冷却水站供应,本项目使用后,仍回到全厂冷却水系统,定期统一排污,本项目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排入全厂污水处理厂处理。
项目生产废水进入车间内设置的1个容积100m3污水收集池内均质后,送到全厂污水处理厂高浓废水池集中处理,浓度满足污水处理厂入水水质要求。
⑶固废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反应废液、蒸馏残液、残渣、废包装物等,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划分,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属于危险废物,各类危险废物在车间外的暂存库暂存,定期交东药集团总厂危险废物焚烧车间处理。
上述措施处理处置措施合理可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辽宁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⑷噪声
本项目对各厂界噪声的贡献较小,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与本底值叠加后不会明显增加现有厂界的噪声强度,厂界处环境噪声基本维持本底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废水、废气均能做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将得到有效处置,厂界噪声达标。
15.3总量控制与环保投资
本项目CODcr的排放量10.7t/a。
项目环保投资共计1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8%。
15.4清洁生产
本项目PG05工艺路线是东药集团的专利技术,其产品PG05是国内首创药品,与国外其他厂家采用的植物提取法相比,在质量成本清洁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项目属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PG05产品收率低,原料消耗比例较大,企业应不断研究探索新工艺,进一步降低原料消耗,努力提高产品收率。
15.5公众参与
建设项目属于搬迁项目,沈阳化学工业园规划中包括搬迁项目用地。两次公示无反馈意见,可认为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无反对意见。
15.6产业政策与规划合理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第一类鼓励类十一条医药类中第1项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 第7项为“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 第12项为“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年本),第一类鼓励类八条医药类中第1项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 第8项为“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PG05属于国家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鼓励发展的替代进口产品,为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开发与生产和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项目拟选厂址位于沈阳化学工业园区内,沈阳化学工业园的产业链由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橡胶加工和精细化工等5大核心产业链构成建设项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因此,符合化学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求。
15.7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染物排放总量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清洁生产属国内先进水平;在认真落实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废水、废气和噪声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可以得到有效处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可行。
网站首页 | 了解我们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投资者关系 | 人力资源
主办单位: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辽ICP备14003923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辽)-非经营性-2018-0024
技术支持:逐日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330号   
返回顶部